之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因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惠及百姓、福泽于民,我们应该牢记于心、付诸于行,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之硕果。
多一点“问需于民”,少一点“服务浪费”。为有伞的人送伞,为有水喝的人送水——这种服务资源的重复“供应”模式,再多的服务资源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提供精准的服务是新时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也是考评共产党人履职尽责的标准之一。切实践行群众路线,问群众之所需、问群众之所惑、听群众之所议,因需设置服务人员和窗口,因需设置咨询服务形式和平台,因需改进、提质现有服务类型和方式,将有限的服务资源用在“刀刃”上,切切实实解民需。
多一点“温度”,少一点“冷酷”。有温度的服务,才是真正的为民服务。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置听障人员特殊服务,在服务咨询平台设置盲文“问答”手册,在社区卫生室设置心理医生“聊天室”,推行网上办理时间的预约,公示办理事项、公开办理流程和对应窗口及联系方式……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提供“体贴”的服务模式,让人民群众少跑腿多办事、有问必有答。服务有温度,才能真正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多一点“满意度”,少一点“投诉信”。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为民服务的“晴雨表”,为便民利民服务的提温提质指明方向、点亮“路灯”。共产党人应当重视人民群众在意见反馈表上的每一个“答案”,这是改进的方向,也是改进的空间。
从“0”到“100”,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风雨,“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这是共产党人的人生选择,是共产党人对国、对党、对人民永不过期的承诺。为民服务的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提温提质,但不变的是便民、利民、惠民的为民初心。(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人民政府 陈弘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