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乡村作为生态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要算好绿色发展长远账,把力量集中到乡村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开发上,用好生态的引擎,驱动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
以生态保护的引擎,为乡村绿色发展强根固本。“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源泉,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乡村绿色发展要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到优先地位,充分利用宣传栏、“小喇叭”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将生态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制定奖惩措施,形成长效机制,促进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村民的发展思维,让村民心中有敬畏、手中有量尺、脚下有红线。党员干部要担起守护“绿水青山”的重任,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在绿色生态中发挥好党员红色作用,严守在生态保护的“最后一公里”,保护好乡村绿色发展的“本钱”。
以生态治理的引擎,为乡村绿色发展搭桥铺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山水相连、田湖相近、林草相依,生态治理是系统性、整体性的工程,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施策、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注重开源节流、标本兼治;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程,做到“山下开发,山上‘带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已造成的生态污染,要划定防线、明确责任,坚决防止污染扩大、污染加剧,因地制宜采取修复措施。积极引导村民为乡村生态治理添砖加瓦,为乡村颜值增光添彩,提高乡村人居环境品质,营造乡村发展良好环境,实现“筑巢引凤”的效果。
以生态开发的引擎,为乡村绿色发展注力充能。始终坚持保护性开发生态资源,促进乡村“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发生转变。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支部战斗壁垒作用,带领村民化“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化“林田资源”为“产业资源”。延伸现有产业链,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多元化产业,融入生态因素,结合特色打造农产品“绿色品牌”,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不断推动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将“绿色”资源同“红色”资源相结合,开发“生态+乡村+红色”的旅游模式,形成生态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真正释放出生态资源的价值。(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黎新村党群工作者 杜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