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集齐“创新三法”,召唤“有才之士”

2021-04-07 16:36:41 | 来源: 中廉在线

“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都会全力支持。”3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了创新的必要性。“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集齐“发现、培养、用好”人才的“创新三法”,积极探索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方能使“有才之士”骈兴错出,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集“机制发现人才”之法,健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要健全人才发现机制,改进人才评价体系,改变以往“重出身”弊端。完善“以能评才”体系,放权给企业,让企业自主选才,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健全“以赛评才”机制,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给“李佳琦”和“快递小哥”们充足的空间;实行“揭榜挂帅”制度,不论资质、不设门槛、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对待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政策。英雄不问出处,谁能创新谁就是赢家。只有形成广纳贤才、人尽其才的制度体系,才能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让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更加坚实。

集“实践培育人才”之法,立足“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培育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内国际创新制高点。”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立足科研实践是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根本途径。要开放人才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的空间、形成以教育实践培育人才的模式。要在科技强国建设的实践中开创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在工程科技领域“给足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下功夫”。要着重培育“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毅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不渝决心和“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的实干精神。

集“环境凝聚人才”之法,打造“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干事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是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要用优良的环境凝聚创新人才。“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要培养好人才成长的沃土,给予创新人才施展能力的舞台,让更多的“无名之辈”涌现出来;要构建好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充分发挥青年人才、骨干人才的作用,增强科技人才的凝聚力向心力;要营造好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风气,积极渲染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是国家发展的“提速器”,是中国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压舱石”。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集齐创新“三法”,方能召唤“有才之士”,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共泉州市泉港区委组织部 邵雨祺)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