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女,笔名”陌上花开“。山西省临汾市人,长治市潞城区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潞城区经济技术开区管委会。喜欢散文,热爱写作,乐观向上。作品散见于《潞水》、《士林文苑》、《潞城新闻》,以及《潞城凡人驿站》、《南国文学》等网络平台。愿时光清浅,一步一安然。
不负一年好“丰”景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早晚温差大,在“秋老虎”的日子里,一半是夏末的余热,一半是秋天的微凉。穿过一片秋色,去见雾光森林,翻越卢医山,远处的田野已经金黄一片,放眼望去,尽是秋天的浪漫和丰收的喜悦。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果实的混合香气,那是大自然最质朴也最诱人的味道,它悄悄地告诉每一个人:收获的时候到了。
记得小时候,每当这个季节,姥姥姥爷总会带我穿梭在金黄色的玉米地里。那时的我,个子还没有玉米秆高,却总爱学着大人的样子,踮起脚尖,试图去触摸那些沉甸甸的玉米穗。姥爷见状,总是笑眯眯地弯下腰,用他那布满老茧却异常温暖的大手,轻轻握住我的小手,一起感受那份沉甸甸的喜悦。在秋风中他告诉我,每一粒玉米都蕴含着农家人辛勤的汗水,是大地对勤劳者最好的回馈。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风吹麦浪秋收季。老家收秋是悠闲的,相比之下,潞城的收秋可谓是抢收,节奏总要比老家早半个月甚至二十天。
每年的国庆节,是我回家探亲的日子,也是收秋的日子。一路上,处处可见农家的三轮车、四轮车、拖拉机统统发动,突突突、轰隆隆……都匆匆赶往田间地头。也许大家怕遇上连阴雨天气吧,一下好几天,春种夏长辛苦劳作,长了一年的庄稼烂在地里就白费劲儿了。也许大家太期待去看看一年的收成,玉米秆还没有完全变黄,依然带着轻微的绿色,趁着晴天就已经开始收了。村子里的左邻右舍也都是这样。沉寂了一夏天的田地,因为人们的到来瞬间喧闹起来了。婆婆家的地不少,每年小叔子总会叫上同龄人一起收秋,大家不约而同换上已经“退休”的衣服,浩浩荡荡二十几个人到了玉米地。他们一人两列分工明确,中间有人开拖拉机,边掰玉米边往拖拉机上扔,从头走到尾不一会儿一块地就收完了。接着去下一块地,一家完了接着去另一家。即使在外打工的人都要抽空赶回来参加集体收秋,这让一年一度的秋收充满了仪式感,真不愧是丰收时节!
忙了一整天的抢收,到了傍晚时分,一群男男女女拖着疲惫的脚步回来了。院子里堆着许多还没来得及整理的玉米,石碾在地上晾着,还来不及撤离,晚风吹过,能闻到一股玉米黄时的芬芳。月亮从天边笑眯眯地出来,想慰劳一下忙碌了一整天的人们。在月色分外光亮的秋天的夜晚,家家户户的院里院外都堆满了高高的玉米秆。调皮的孩子们就在散发着收获芳香的玉米秆堆上捉迷藏蹦高高。在玉米的香气里,人们端着碗边吃饭边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诉说着丰收年。
在潞城,东乡的人们以种玉米为主,而西乡的人们种的样数就多一些,除了玉米还种小麦、土豆、红薯、辣椒、大豆、南瓜等。晒秋的时候,院子里俨然一副五彩斑斓的丰收景象。瓜果在这个季节也都成熟了,果园里也是热闹非凡,五颜六色的果实挤满枝头。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像是节日里挂起的红灯笼,照亮了整个果园。让人忍不住爬上树去,摘下一个又一个饱满的苹果,然后坐在树荫下,一边品尝着甘甜多汁的果实,一边聊着天,笑声在果园里回荡,比那果香还要醉人。丰收时节,恰逢中秋。这时潞城这两个字,也许你会因为美味美月饼而知道它,但现在,它将用一整个秋天丰收的喜悦、生动和烂漫,让你记住它。我爱潞城这一抹丰收的颜色!(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