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老坛酸菜”事件轰轰烈烈,一经曝光就引发热议,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刺痛了每一个群众的神经。据315晚会曝光,老坛酸菜包竟是土坑腌制,禹州红薯粉条造假,从三聚氰胺大头娃娃事件到瘦肉精猪肉事件,惨重的教训历历在目,毒奶粉地沟油阴影挥之不去。衣食住行,人民生活之本得不到保障,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将人们的食品安全感打入谷底。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统一发表道歉声明不过是息事宁人,老坛酸菜牛肉面下架也只是避重就轻。食品安全问题每每曝光、次次整改,却永远控制不了商家所谓的“合作共赢”,也永远停止不了黑暗的盈利链条。这颗毒瘤久治不除的原由,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日常巡查过于形式,《食品安全法》落实不力触不到商家痛点,以罚代法才使黑心商家依旧铤而走险。二是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一些商家已经放弃了基本的道德底线,无论是原料引进,还是生产上架,都存在不清晰透明的地方。三是一些商家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儿戏。四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群众舆论大多是短暂的“热情”,时间久了关注度和影响威力就会淡化,随着时间推移,烂事臭事都会被遗忘。
治理食品安全须刮骨疗毒。“不要再停业整顿了,食品安全就应该重罚重判,发现一家罚他个倾家荡产,让他把牢底坐穿,看谁还敢害人!”这种评论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并不少见,看来虽有一些不切实际与情绪化,但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想法观点。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元凶”我们不仅要果断亮剑,也要亮以重剑,只有触及到商家的根本利益,才会对食品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酒后驾驶刑罚加重后酒驾、醉驾现象明显减轻,如果食品安全问题也上升到刑罚,相信食品安全问题也会有所改善。
治理食品安全要全面出击。食品安全问题已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在利益驱使下,以网络为媒介,食品交易过程中无经营资质、超范围经营、销售三无食品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等违法行为日益增多,形成非法生产、经营食品的利益黑色链条,坑害无辜消费者。食品安全治理要全面出击,线上线下同进行,全面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治理食品安全当上下联动。公众参与是当前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薄弱环节,也是关键所在,投诉举报、反映问题是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最重要的方式,要提高公众对投诉举报的了解和社会责任感,完善投诉举报体系、建立透明惩罚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治理的新格局,才能走出治理食品安全的新道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委组织部 牛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