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视力不良的主要形式,近视的原因也是十分复杂的,而青少年时期不良用眼行为对近视产生尤为明显。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过重是引起近视的首要因素,长时间近距离学习使眼睛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形成近视。另外,电视、电脑、手机、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使得学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也是导致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农村地区,家庭父母文化程度偏低且常年外出务工,农村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不合理导致近视问题加严重。学校的视力监测工作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导致农村学生近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矫正。在视力监测方面,尽管教育部要求学校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两次视力筛查,但大部分的农村学校未开展过视力筛查。在乡镇卫生院,并未配备有眼科医生,不具备提供矫正近视问题的服务能力,而村级诊所则不提供任何视力保健相关服务,即使组织了视力筛查,检查质量也令人担忧。
尽管配戴眼镜能矫正近视,但对农村地区许多贫困家庭是不小的经济负担。学生家长知道孩子患有视力问题,但因市场眼镜价格过高,或是家里距离县城较远,农忙没时间等原因,家长未能及时带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矫正。经济因素仍然是限制农村家庭为孩子矫正近视问题的原因之一。
近视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仅针对某一因素采取干预的效果不大。因此,防控青少年近视需要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监督的良好氛围。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推进近视防控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
一是建立健全中小学生视力管理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健全预防视力问题的相关制度和法规,保证每位孩子接受视力管理,定期做视力检查,有专门的视力专家给予用眼指导,把培养学生正确用眼行为作为重点并落实到位,指导学生科学用眼,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二是学校要积极实施用眼保健措施。积极开展用眼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是学校预防学生近视问题的关键。学校可以利用健康教育课、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用眼卫生教育,让学生了解视力不良的原因、危害及形成机理,使学生认识到预防近视的重要性,掌握预防近视的正确方法,让学生能够从入学起就自觉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此外,学业负担过重,用眼时间过长是导致视力不良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校要适当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少学习时间,提供足够的时间恢复视力疲劳,同时学校要通过课程设置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运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质,还能缓解视力疲劳,预防近视问题的发生。
三是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和视力筛查,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严格落实每6月对学生进行一次视力监测制度,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通过视力筛查及时发现存在视力问题的学生,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
四是家庭要多方面预防近视问题。用眼不卫生是近年来导致青少年近视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家长要监督孩子在家里的用眼行为,发现不良用眼行为要及时教育指正。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和缩短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严格督促孩子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打电脑游戏、躺着看书,读书写字时眼书本太近,长时间用眼不休息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另外,家长还要控制好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从而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恢复视力疲劳。
五是建议将农村地区学生矫正近视问题补贴纳入国家新型医疗保险体系。将矫正近视问题的第一副眼镜补贴纳入新型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农村地区近视学生的矫正率。矫正近视问题对农村地区家庭是不小的负担,来自农村地区家庭学生的近视问题很少得到矫正,给近视学生免费矫正近视问题可将近视学生的矫正率显著提高。(谭家政 贵州省镇远县大地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