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两项重大部署:一是决定于10月在北京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主要议程包括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建议;二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此次会议为“十五五”时期发展定向领航,也为下半年攻坚克难注入政策动能。
一、把握历史方位:“十五五”肩负现代化全面发力使命
会议首次明确“十五五”时期的战略定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这一表述既延续“十四五”开局起步的连贯性,更凸显新阶段的历史纵深,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基础性:需巩固“十四五”改革成果,破解深层次结构矛盾,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筑牢根基;第二方面战略性: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科技竞争升级等“深刻变化的环境”,规划需强化底线思维与机遇意识第三方面人民性:政策导向突出“民生保障”,通过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实现发展成果普惠共享。规划编制不仅是政策文本的迭代,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检验。基层工作者需从民生痛点中提炼规划建议,让政策靶向更精准。
二、紧扣经济部署:下半年政策“稳、进、立”协同发力
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传递三重信号,为全年目标收官指明路径:一是稳基调:坚持“稳中求进”,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财政与货币工具注重“适时加力、灵活预见”,避免经济复苏进程“开倒车”;二是进动能:聚焦“两新一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及重大工程),扩大有效投资;同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体制机制梗阻;三是立新规: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实干者松绑”的改革决心。
三、强化政治担当:以四中全会凝聚全党行动共识
二十届四中全会核心任务是为“十五五”规划定框架、把方向。这要求全体党员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学习先行:深刻领会“新发展格局”内涵,把握“五统一、一开放”(统一制度规则、要素流通等)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二是调研破题:结合本职领域梳理发展堵点(如中小企业融资难、乡村振兴产业短板),为规划建言提供基层案例;三是文风革新:网评文章须避免空话套话,用数据对比、群众心声诠释政策温度。
从政治局会议到四中全会,从经济部署到长远规划,中国发展的“施工图”正渐次铺展。当此关键节点,每一篇立足岗位的思考、每一条源自实践的建言,都是对“国之大者”的生动注解。让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学深会议精神、写实基层声音,在历史的卷轴上留下属于奋斗者的墨迹!(林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