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我们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期”,要心存敬畏,切实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植于心、实践于行,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用实际行动答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一根本命题。
一、筑牢“方向标”,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把稳方向之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党性,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的热情,而是一辈子的坚守;不是一时的应付,而是一生的追求;不是顺境中的点缀,而是逆境中的支撑。青年干部要在常修常炼中夯实根基,在常悟常进中提升境界,在常学常新中坚定信仰;以毕生奋斗践行铮铮誓言,用一生坚守书写忠诚担当,以全程实干践行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不断强化理论武装、自觉筑牢政治忠诚,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跳出“小我”视野、融入“大我”格局,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
二、挥好“实干桨”,在弘扬求真务实中砥砺担当之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弄清楚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加以解决。”坚持求真务实,从来不是口头承诺,而是融入行动的自发自觉;不是表面文章,而是刻进骨子里的使命担当。青年干部要善用“调查研究”这一重要法宝,主动沉下身去、迈开脚步,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扎根基层。要始终带着问题“调”,追根溯源“查”,系统深入“研”,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在躬身实践中解难题、求实效、出实绩。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校准“坐标系”,在践行根本宗旨中彰显为民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党员干部血脉的价值追求;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始终必须坚守的根本立场。青年干部应带着真情深入基层,“访”出真民情,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坚持以问题导向“研”透症结,打通民生痛点及治理堵点,真正把根源找准、对策提实。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倾听最真实的心声,在心贴心的沟通中感知最真切的民瘼,让工作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要深入践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承诺,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实干担当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
青年干部须以“时时上心”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执行力,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扎实做到为发展谋实策、为改革出实招、为民生谋实利。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办实事求实效”的政绩观,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事业观,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奋勇争先,让理想信念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熠熠生辉,让青春誓言在担当与奉献中谱写壮丽篇章。(吕文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