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一位厦门大学学生寄语道:“年轻人就应该要求进步,积极入团入党,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要艰苦朴素,要自找苦吃。”然而某些年轻干部工作不敢担当,拈轻怕重,喊苦叫累,精神不振,对基层了解不多,与群众感情不深,只想去更大舞台表现。
其实,任凭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看者;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有苦吃是机会,能吃苦是收获,找苦吃是成长,年轻干部要牢记嘱托,自找苦吃,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自找苦吃是一种人生观。自找苦吃是为提高困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而做的自我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梁家河插队时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经历了劳动关等“五关”磨练,让自己的思想靠近群众,最终获取了村民的信赖,由此立下了终生为民服务的初心。诚然,只有做过那些最脏最累的活后才知道群众最需要什么,才能培养出对老百姓的感情,也才能真正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年轻干部走自找苦吃的奉献路时,需要坚持“三到”。一是心到,态度和气,心系农村,对农民讲感情。如把灵芝种植和鸡鸭养殖等扶贫好政策及时传送到贫困户手里;二是人到,走到最偏远的地方,看看最困难的群众家里的“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了解他们所思所愁;三是措施到,解决贫困户增收就业等实际困难,做到措施精准有效。
自找苦吃是一个行动棒。我国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下的青年必将亲眼见证强大祖国的这一历史时刻,这多么令人欢欣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靠全国人民共同艰苦奋斗。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艰苦奋斗自是当仁不让。所以,我们青年要坚定为民服务初心,志存高远,不因一时的生活失意、工作困难和学习挫折就动摇信念。同时,在自找苦吃中形成与群众同甘共苦的行动自觉,求真务实,苦干实干。不把基层当大车店,而是踏踏实实干几年。作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没有工作主配角之分,只有战线不同之别。在暴雨防汛中,要绷紧安全弦,提前进入岗位,及时转移群众,保障物资供应及汛后清整;为推进环境整治,创建清洁志愿队,清理河道、手拾垃圾,保障村容整洁;加强党建、产业发展、山林纠纷、建房用地摩擦等都要下好先手棋,在任务实践中早调研、早发现,早解决,始终在行动中保持奋进姿态。
自找苦吃是一种成才路。当下许多大学生都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滚滚建设大潮中,然而他们连续十几年的在校生活,书本知识比较牢,但缺乏社会实践锻炼,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际。如在做群众工作时,考虑不周全,缺少点人性温度。因此,年轻干部要快速成长就须自找苦吃,多参加种植水稻等农业生产实践活动,逐渐把书本知识的水分挤掉,获得知识干货。苦是机会,苦与乐相生相随,只有尝遍了、尝够了基层的苦,在苦中学习工作生活技能和为人之道,才懂得如何掌握基层工作要领,才能游刃有余处理工作难题,收获成长的“乐”;苦是良药,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苦能治愈于事无补的怨天尤人,也能治疗无所事事的忧愁善感,还能助力跳出事事图己不为公的狭隘利益圈;苦是实际,在群众生活苦、学习理论苦、工作条件苦中明白我们服务的意义,不当“两栖干部”,夙夜在公,为改善“三农”现状贡献青春力量。(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合溪乡王社村 沈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