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理论 > 正文

重民思想焕发时代意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2020-05-28 16:00:43 | 来源: 中廉在线

在中华五千年璀璨的历史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治国安民思想,其中重民思想尤为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新时代全方位发展实现重民思想,既是对古代这一文化基因的承传,更是先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鲜明的特征。

重民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形成:“立君为民”的民本思想。《尚书》上说:“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荀子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达到了中国传统统治思想的高峰。“视民如子” 的爱民思想。“其爱心如父母, 而归之如流水”,统治者是否能做到爱民如子作为他们能否获得百姓拥护的重要条件。“民贵君轻”的存民思想。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第一次将人民的重要性放在首位。“君民舟水”的畏民思想。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畏民同时也是重民。重民思想保障了人民生活的稳定,激发了人民生产的动力,加速了社会的进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 为共产党人提供深厚的思想根据。

坚持人民至上, 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之基,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 为人民执政掌权 ,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定不移的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树群众观点。

坚持人民至上,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是重民思想超越和升华,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我们党要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

坚持人民至上, 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 并让人民群众享有。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地区、城乡、社会各阶层还存在着差异和矛盾,贫富差距依然存在。转型期,要注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上,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缺,一步都不能慢。

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交出人民满意的历史答卷。(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人民政府 肖飞龙)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