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0期《求是》杂志刊载的《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这篇重要文章,84次提到“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中栗战书委员长指出,新时代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直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提升新时代乡镇人大工作至关重要。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语言朴实、内容接地,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山区基层的关心及思考。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今时之镇村犹如彼时之县乡。书中蕴含的宝贵思想,如坚持党的领导、加强自身建设、践行群众路线、做好调查研究、摆正自身位置,唱好“经济大合唱”的理念对于提升新时代乡镇人大工作极具借鉴意义。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习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文中指出,发挥人大作用必须要认真处理好人大与党委政府之间的关系。新时代人大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确保人大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开展。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发展要求,积极谋划人大各项工作。坚持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及时向镇党委报告,进一步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增强服从党的领导的主动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持之以恒地推进全镇中心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自身建设是加强代表履职能力,提升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必然要求。关于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习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帮助提高人民代表的素质和水平,也是我们新时代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发挥人大作用的有力举措。县乡各级人大代表有不少在农村是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先进人物,是发展产业经济的“领头羊”,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然而,镇村层面多数农村代表文化水平不高,对代表的身份认识不深刻,对自己需要行使的职权不清楚也不了解,无法在履职过程中提出较好的意见建议。新时代只有开展好代表履职能力集中培训,多渠道扩宽代表的视野,才能让代表履职时能较好的发挥职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功就是联系群众。只有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的关系,才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贯彻的更好。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四下基层”,在新的工作形势下,尤其是人大代表在工作开展中,一定要实实在在落实,进村入户,把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新时代乡镇人大代表要根植人民,发挥其桥梁作用,深入基层、与农户面对面沟通,归纳总结群众提出的诉求、向人大主席团汇报,供党委政府参考决策。民有所呼,代表有所应,以为民办实事为依托着力提升乡镇人大工作实效。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习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文中指出,瞧不起历史经验,就是瞧不起群众。脱离群众,孤家寡人,必定一事无成。人大代表源于人民,乡镇人大代表作为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着基层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沟通选民的窗口。新时乡镇人大代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新鲜创造和典型经验,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应用于工作中,服务好广大群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工作开展、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精神,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乡镇人大工作的科学指引。全面提升新时代人大工作水平,是摆在每一位人大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各项中心任务上来,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坚定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开创乡镇人大工作新局面。(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湘店镇人民政府 饶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