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深刻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文章强调要“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水力发电行业的一员,我深感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水电行业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教育夯基础、以科技强动力、以人才促发展,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教育是根基,为水电事业培育创新沃土。教育是科技和人才的源头活水。水力发电行业技术密集、创新要求高,从水轮机设计到智能调度系统,从生态友好型电站建设到流域综合管理,每一项技术突破都离不开扎实的专业教育。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与高校共建水电特色学科,设立联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近年来,小坪公司邀请福州大学讲师,针对水电站安全运行岗位技能开展相关培训,为公司培养既懂理论又精实操的专业人才。同时,针对公司新投产的光伏项目,开展《光伏发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及《安全用电、配电技术》等专业技能培训,今后我们还应加强职工继续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模式,提升全员技能水平,打造学习型企业。
科技是动力,为水电发展注入创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而水电行业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和绿色发展的“先锋队”,其高质量发展亟需教育体系的强力支撑。当前,我国水电工程已从“跟跑”迈向“领跑”(如白鹤滩、乌东德等世界级工程),但核心装备研发、智慧化管理、生态保护技术等仍面临“卡脖子”挑战。破解这些难题,根本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水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水电行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挑战。我们要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在抽水蓄能、深海发电、智慧电站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卡脖子”技术。2020年以来,小坪水电站通过创建绿色智能水电站,打破了企业设备老化、调度低效的难题,实现了无人值守,少人值班,远程监测调度,实现小水电站安全管理、高效运营和绿色监管、智慧监管的良好局面,显著提升了电站运行效率和环保水平。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一线职工参与技术革新,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人才是关键,为水电未来积蓄核心力量。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教育成果的体现。水电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要坚持“引育并举”,既注重引进高层次技术专家,也重视培养本土青年骨干。可以通过设立“首席工程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让人才在实战中成长。小坪公司也一向重视人才建设,近年来,小坪水力发电公司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薪酬激励和职业晋升机制,让优秀人才留得住、干得好。通过实施全员竞聘上岗,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人力资源优化;同时通过企业各部门岗位“双选”模式,实现人岗匹配的双赢结果,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以教育之“源”,涌流水电之“光”。从刘家峡水电站的“自力更生”到今日“西电东送”的磅礴布局,中国水电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面向未来,水电行业当将教育“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转化为行业核心竞争力,为“点亮万家灯火”的使命锻造生生不息的人才引擎,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澎湃水电力量!(何林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