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科技教育 > 正文

向教育领域劳模学习,共筑小学教育新辉煌

2025-06-18 15:29:45 | 来源: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城小学

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表彰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这不仅是对各行业杰出劳动者的高度认可,更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同样有着深远意义。

在小学教育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这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了解劳模故事的过程中,将大道理细化为自身可践行的小目标,将伟大的劳模精神转化为日常的小实践 。小学阶段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引入劳模事迹进行教育,能够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劳动的价值,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课堂内外融入劳模元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语文写作课上,以劳模的奋斗历程为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努力实现梦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深入探讨劳模精神,让学生理解责任、奉献的含义,有助于塑造他们的良好品格。例如利用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树立传承、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这种方式让学生对劳模精神的知行合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前行道路上的灯塔。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奋进,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人才。教师们应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以这些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创新创造。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比如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劳模故事更生动地走进课堂;在班级管理中,借鉴劳模的专注和负责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积极搭建平台,开展更多学习交流活动,将劳模精神融入教师培训和学校文化建设中。例如邀请教育领域的劳模到校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学习劳模的教育教学经验等。通过这些方式,凝聚教育力量,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让小学教育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迈向新的高度,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叶金超)

责任编辑:江旭兴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