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 艺术 > 正文

王金秋 用爱心撑起一片天

2020-09-14 10:54:46 | 来源: 中廉在线

——访安徽蚌埠市固镇县“金秋美术馆”馆长王金秋

知道王金秋,是在网络上看过她做的爱心公益活动。此次来到垓下采访她,是缘自于固镇的好友包东升、书法家张会银、书画家侯辉玉等人的介绍。过去在网上看到过她的形象,已随着时间流逝淡化了,可是走进安徽蚌埠市固镇县“金秋美术馆”的瞬间,她的形象就重新鲜活在脑海里,第一个想起的不是“金秋美术馆”馆长的身份,而是她在爱心公益事业上经年的无悔付出。她的人生是一部传奇史,事业的发展,爱心的升华,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和对佛、茶、书画的爱好熏染,成就了她端庄从容的个性。

白手起家,她以拼搏的姿态崛起

王金秋,70年代出生于著名的“中国国画之乡”安徽萧县。父亲在煤矿上班,母亲在青年时代就加入了共产党,一直从事农村的基层工作,历任数届萧县人大代表,深受村里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一直到70多岁才退休。或许是遗传吧,王金秋继承了母亲生性耿直、爱心济困的基因。童年时,王金秋眼中的母亲:困难群众都在她的帮助之列,那时候还没有扶贫政策,帮助别人全靠拿自己家的东西,刚收获成口袋的小麦、姐姐蒸好的馒头、新过门的嫂子给王金秋做的新鞋子、自己家伐下来的木头,如此不一而足,都被母亲悄悄送给了困难群众。2004年,王金秋离开家乡,来到了固镇,开始了创业之路。

2004年秋天,王金秋在固镇浍河路开了一间移动代办点,从事移动业务代办和手机销售业务,店名叫“金秋通讯”。因为坚持销售行货手机,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好,赢得了一大批老客户。2006年积累了一点资金,又贷款买了2间沿街门面,做起了批发手机的生意,那时候手机市场生意红火,固镇县的每个乡镇都有“金秋通讯”的代理点,一时间,省内外同行都知道,蚌埠最小的固镇县,却有一家批发量很大的地包商。2011年,王金秋筹集了部分资金,来到省城合肥开了一家省包公司,做全省的手机销售业务,由于资金有限、拿不到名牌手机,加上做手机省包和之前熟悉的地包业务,完全不是一个操作模式,几十万资金,短时期就亏损殆尽。王金秋不甘心血本无归,也不相信自己做不好省包业务,打破别家公司的老板加操盘手加业务员的操作模式,自己做操盘手,自己做业务员,亲自带领代理商下渠道放货,帮助客户挣钱,慢慢积累了一些客户,然后又摸索出直供的经验,在滁州开设办事处,低价供货到手机店,短期内就扩大了销量。那时候的手机市场,正由功能机转向智能机,厂家撇开省包,直供地包,合肥的省包公司几乎都关闭了。大势所趋,王金秋撑到了最后,处理完库存,身心疲惫的她,虽然厌倦了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仍不忘初心,来到武汉学习咖啡制作,准备转行做一名咖啡师。2013年,重回固镇的王金秋,在自己家的门店里,自己设计、亲自参与装修,开设了固镇县第一家文艺性咖啡馆-----不语咖啡。

勇于担当,她在爱心路上渐行渐远

也许是在外漂泊的太累,王金秋再回到固镇这片热土,感到一切都是那么亲切,没有省城的冷漠、没有他乡的无情,她觉得应该为固镇做点什么。首先把家里库存的做活动时用的几十件棉大衣和几十套保暖内衣一部分送给了公益团体,一部分在降温的时候,开着车满大街的找流浪人员,在阴冷的墙角,在公交站的长椅上,把大衣盖到流浪者的身上。后来又发动咖啡馆的会员朋友,把棉衣领回去送给身边贫困的人。

2015年,王金秋花费重金盘下了城西公园里一个小岛上的咖啡馆,做了第一家分店。岛上的咖啡馆有充足的面积,于是她又开始收养流浪猫和流浪狗。2016年4月份,她在网上看到大城市和国外有捐赠衣物的“爱心衣橱”,于是萌生了在岛上办个爱心衣橱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没得到任何人的支持,她还是义无反顾的把想法变成了现实。这期间她遭遇了套路贷,生意破产、家庭破裂,不得不低价卖掉了房子,关掉了店铺。她就像在刀尖上起舞,嘴角虽然留着血,但仍然带着微笑。2018年,她决定改“不语咖啡”为“不语茶社”。半年之后,就在生意刚见起色的半个月后,厄运又来到了她身边。86岁的老母亲,听闻她一个人装修店铺,心疼又担心,从萧县老家赶来看望,却在店里突发脑梗晕倒在地,经过紧急抢救,做了开颅手术,一向身体硬朗的老母亲变成了植物人。王金秋关掉了刚刚开业的茶馆,和哥哥姐姐们一起不分昼夜的守在母亲的病床前,衣不解带的在医院护理了2个多月。出院后的护理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老人年纪大病情急,虽然能睁眼看人,却丧失了所有的记忆和活动能力。姊妹们轮流照顾了2个月之后,王金秋决定把母亲接到小岛上生活,坚信母亲在这里倒下,一定还可以在这里再站起来。凭着一股子倔强劲,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王金秋陪着母亲一点一点的锻炼,终于,坚强的老人会吃饭了,会笑了,会说话了,会走路了!当初给老人做手术的淮北矿工医院脑外科医生听说后,称这是一个奇迹,常用来鼓励其他病人。王金秋还经常走访敬老院、社会福利院,为这些孤寡老人送去现金、礼品,并陪他们过年过节,让老人们能舒心养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常怀一颗慈悲心是王金秋的行为信条。无论是在做生意的时候,还是做美术馆馆长,王金秋从未停止过爱心公益事业。

做文化人,她用行动担起社会责任

一个人做几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当我们向王金秋询问,是什么支持着她这么多年一直在不断在做公益慈善,她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影响到身边的朋友都能够加入到爱心活动中来,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固镇县第一家公益性“爱心衣橱”在城西公园浮芳岛上悄然诞生后,晨练的群众慢慢的发现了这个地方,时常有一些衣着朴素的老百姓前来取衣服,也有些人常常会大包小包的送来一些衣物。自那时起,虽然天气寒冷,但人来人往,整个小岛时常沐浴在温暖的氛围之中。

9.jpg

自“爱心衣橱” 设立以来,共捐出衣物两千余件。这些衣服有她自己和家人的,向亲戚朋友募集的,在网上发动捐助的,有爱心人士自发送来的。王金秋自己动手,经过消毒、清洗、晾晒、分拣之后悬挂在“爱心衣橱”内,供给困难群众取拿,并和部分受助群众互留手机号码,有合适的衣物时,便电话通知来取或送上门。这其中就有住在城关镇的周娟一家人。周娟有残疾,家境艰难,暂住在女儿家,王金秋得知情况后,主动电话邀请她到岛上挑选衣物,对她一家几口的身材尺寸做了了解,如果有适合他们一家的衣物时,便打电话让周娟来拿或送过去。2016年夏天,为周娟的外孙女——一个1岁半的小女孩专门发起一次衣物捐助,让小丫头也穿上了漂亮的裙子。2017年春节期间,为了让困难群众温暖过年,王金秋联合固镇守望公益协会发起了一次“捐一件棉衣让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的活动,收到了捐助棉衣百余件,陆续挂到爱心衣橱上,捐助给了需要的群众,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10.jpg

自从王金秋加入了固镇县共青团的志愿者协会,她经常和志愿者一起访贫问苦,帮助困难群众。其中认识了刘慧一家人。刘慧的父亲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负担重,为了鼓励他们战胜困难,2017年的元宵节,王金秋和刘慧一家一起度过。还把刘慧和他残疾的父亲接到不语咖啡馆,大家一起读书、吃饭、聊天,满足了刘先生到咖啡馆坐坐,喝杯咖啡的愿望,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关注困难群众。

王金秋特别爱好书法绘画,在固镇县被评为“中国书法之乡”后,她创立了“固镇县不语书画社”,目前已改名“金秋美术馆”。固镇县书画界的周淮河、刘开瑞等十几位德才兼备的书画名家,经常莅临指导书画社开展活动。以往经常有群众咨询学习书法,却因经济条件和工作时间种种因素,不能去书法学习班学习。王金秋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和老师们协商,于2016年12月份开设了“不语公益书法夜校”,每周一至周五晚上在咖啡馆内开设免费课堂,由知名书画家义务教授大家学习书画、授课、辅导。很多书法爱好者从不会拿笔到能临帖、写春联。公益书法班开课以来,长期学员60余人。其中有公务员、学生、家庭妇女、职业女性、教师、退休职工等。2016年3月,固镇女子书协的书法展上,不语公益书法课堂的零基础学员徐云飞小楷作品参展。由于徐女士双腿残疾,居住的小区又没有无障碍通道,王金秋便帮助她呼吁,在短期内帮助她解决了问题。同时联合公益人士,对徐云飞一对一帮助,经常推她到公园散步,看书画展。不语公益书法班开办后,考虑到徐女士在家没有精神寄托,建议她练习书法。王金秋经常上门指导,送书。并邀请书法班的李辉老师指导徐云飞,致使她的书法进步很快,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可以写出一手漂亮的小楷,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好多了。2017年春节过后,应群众要求又增设了国画班和诗词班,这让王金秋牺牲了自己更多的营业时间和场地。助人为快乐之本,这是王金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书法之乡”增加亮点,为“大美固镇”添砖加瓦。

2017年,王金秋荣获“全省最美文化热心人”,2018年“固镇好人”荣誉称号。

虽然头戴桂冠,可是王金秋仍然“我行我素”,在袅袅檀香、茶香、墨香的熏染中,用她自己的节奏,继续谱写着她大爱无疆的华彩人生!(赵汗青 刘欣华)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