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这一论断直指问题核心,揭示了作风建设的深层逻辑。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肩负的使命任务艰巨繁重,唯有驰而不息地加强作风建设,才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跨越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融入日常才能抓在经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则放任自流。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需要建立常态化机制,将其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清单化管理、常态化警示教育、精细化的日常监督,让优良作风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自觉。要坚持从小事小节抓起,从具体事务入手,让“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识深入人心,使作风建设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聚焦问题才能精准发力。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要深入聚焦“四风”突出问题,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敢于动真碰硬,对发现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要对细微苗头及时预警,以“小题大做”的态度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作风建设在细查严管中落地生根,让党员干部行有标尺、做有规范。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推动作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群众满意才能彰显实效。作风问题往往体现在一些细微之处,看似不起眼,却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作风建设成果的最高标准。要动接受群众监督,真心实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足“绣花功夫”,把改进作风的成效体现在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风气之变,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为民情怀,保持清正廉洁,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邸晓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