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廉政建设 > 正文

筑牢作风堤坝 在乡村振兴中挺膺担当

2025-08-19 09:41:23 | 来源: 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半岭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近日,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的署名文章《筑牢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的作风堤坝》为党员干部划定了作风建设的行动坐标。作为厦门驻村干部,我深切感受到:挺膺担当的首要之义,在于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筑牢作风堤坝,让清风正气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石。

一、作风建设是驻村干部的“第一课”

周祖翼书记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党的作风建设是“徙木立信之举”,百年党史始终贯穿着“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的逻辑主线。在华侨大学思政课上,他要求师生“用好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优势”。作为特区驻村干部,我们更要将“敢为人先”的厦门基因转化为乡村实践的动能——既要传承“厦门速度”中蕴含的实干精神,更要在新时代答好“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乡村答卷。

厦门从“跨岛发展”到“金砖创新基地”建设,始终与作风建设同频共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推动的“四下基层”、在福州倡导的“马上就办”,正是作风建设的生动实践。对于驻村干部而言,作风建设是入职的“第一课”。正如周祖翼书记深入南斗村强调的“作风建设成效直接体现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践中”一样,驻村干部的作风底色,要在走村入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淬炼,在将特区经验与乡村实际结合中彰显。

二、筑牢作风堤坝的三重路径

周祖翼书记在署名文章中提出“六个必须坚持”,为驻村干部筑牢作风堤坝指明方向。

(一)思想铸魂。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厦门驻村干部要结合特区实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倡导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精神,从思想根源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同时,需贯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将“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转化为行动自觉。

(二)行动砺金。必须以“问题导向”推动作风转变。周祖翼书记在泉州调研时强调“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开展“回头看”。这要求驻村干部以“马上就办”的作风破解“中梗阻”,将“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改革精神融入乡村治理,推动“最多跑一次”向基层延伸,以行动效率检验作风成效。

(三)制度固本。必须以制度创新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推动《廉政建设若干规定》、在福州制定“十反对十提倡”、在福建提出“约法六章”,为年轻干部树立了制度标杆。厦门打造的“阳光村务”平台,正是将制度约束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创新实践。

三、以作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周祖翼书记在南斗村调研时指出“要深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生态文化资源”,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指引。乡村振兴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层的实践;从新发展理念维度,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统一。具体而言:一是推动产业振兴。这要求驻村干部以“系统观念”谋划产业布局,以“创新思维”激活发展动能,避免“同质化竞争”,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二是推动文化振兴。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这要求驻村干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通过“故事化讲述、场景化呈现”激活红色基因,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三是治理有效。通过“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这要求驻村干部以“法治思维”化解矛盾,以“德治教化”涵养乡风,以“自治活力”激发内生动力。

从特区经验到乡村实践,作风建设始终是所有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作为驻村干部,我深知,筑牢作风堤坝,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发展需要;不仅是个人修养,更是群众期待。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将作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的每一寸土地,方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福建篇章中,书写属于厦门驻村干部的精彩答卷。(周阳亮)

责任编辑:江旭兴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