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系统推进“学思践悟”,引导党员干部为自我革新、服务群众筑牢思想政治根基。要查勘纠正潜在问题,必须从每个党员干部的“微行为”抓起,聚焦岗位责任、纪律意识、群众口碑三维坐标,形成立体式查摆整改格局。
检视整改先要在“责任田”自我反省。“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履职成效是检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核心标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广大党员干部要杜绝将开会发文等同于工作落实,用台账报表替代实际成效的“痕迹主义”倾向。在自查过程中,紧扣主责主业,把查摆的探头对准履职尽责的薄弱环节,既看项目进度报表,更查田间地头实效,通过“双查双验”使自己既当“填表员”更做“实干家”。
检视整改关键在“硬作风”筑牢架实。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思想防线一旦松动,行为底线就会失守。各级党组织要将纪律教育抓在经常,建立党性修养“日课制”,把党章党规作为晨钟暮鼓,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警示教育融入日常,用“纪律之尺”丈量言行,以“规矩之绳”约束举止。在深化纪律作风这条主线上,还要突出抓好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的学习教育,以“转作风、办实事”为导向,深度融入培育全链条,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
检视整改核心在“满意度”精准研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对标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开展查改,就要坚守人民立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尊重群众在学习教育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开门整改,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构建民意收集、分析、反馈的闭环机制,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任务清单”,动态追踪整改成效,量化群众满意度指标,推动作风建设从“纸面要求”转向“民生答卷”,将群众口碑作为衡量问题查改的最终见效。(苏超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