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廉政建设 > 正文

在公私刻度上锤炼优良作风

2025-05-16 16:30:03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周街道办事处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是不断锤炼党性、转变作风,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党性修养核心,也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是否忠诚、干净、担当的“试金石”。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在公私刻度上精准较准,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锤炼优良作风,方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一、践行为公准则,摒弃私心贪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践行为公准则,是党员干部践行根本宗旨、锤炼过硬作风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为党员干部指明了行动方向。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权力源于人民、必须用之于民。日常工作中,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防微杜渐,站稳群众立场,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为公”准则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二、厚植公仆情怀,恪守大公无私

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价值底色,是厚植公仆情怀、恪守大公无私,这不仅是党员干部立身之本,更是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需要党员干部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而行动的前提是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只有明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才能真正将公仆精神融入血脉。焦裕禄治沙固土战风沙,杨善洲荒山披绿守青山;网格员穿街走巷化纠纷,驻村干部扎根乡村兴产业……一代代党员干部用行动诠释公仆精神的时代内涵。党员干部应摒弃“官本位”思想,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以“三严三实”的担当,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日常工作彰显公仆情怀,利益抉择更考验大公无私品格。在项目审批、资金分配、人事任免等关键环节,党员干部要以“公生明,廉生威”为标尺,不为私情所扰,不为利益所惑,严守纪律红线。要秉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舍小我为大我,以“无我”之境,成就“不负人民”的担当,让优良作风在为民实践中扎根铸魂。

三、严守公私界限,筑牢清廉根基

严守公私界限,是党员干部保持政治本色、筑牢廉洁防线的关键。实践表明,一旦公私界限模糊,权力极易被滥用,廉洁底线随之失守。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唯有从制度、思想、监督三方面协同发力,打造“制度立规、自省铸魂、监督固本”三维防护体系,方能标本兼治、防微杜渐。制度立规重在完善规章制度,细化权力运行边界,推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从源头上杜绝公权私用;自省铸魂要求党员干部以党章党规为镜,对标先进典型,常态化开展自我检视,筑牢“不想腐、不敢腐”的思想堤坝,提升道德修养与精神境界;监督固本则需整合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力量,构建全方位监督网络,让违规违纪行为无所遁形。唯有始终严守公私界限,持续筑牢清廉根基,党员干部方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行稳致远,以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答卷。(十里社区居民委员会 孙孟哲)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