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中国历史上的吏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成为重要内容。这份“课程表”,背后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切思考,启迪着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汲取历史智慧,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一种有效研究历史事实、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最终能转化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理论思维,是帮助我们密切联系过去、现在和将来,分析和研究历史现象,发现和运用历史规律,从而指导现实实践的科学思想方法。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大历史观为历史思维提供了思想渊源和逻辑起点,正如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指出的,“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这种大历史观为强化历史思维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和理论。中国共产党向来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学好历史,尤其是学好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是党员干部强化历史思维的重要前提。(李华蕾 河北省黄骅市吕桥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