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地方动态 > 正文

利辛县王市镇:产业发展新引擎 驱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5-07-23 15:32:45 | 来源: 亳州市利辛县王市镇人民政府

在皖北大地的利辛县,王市镇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奏响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王市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特色种植,绘就“甜蜜”致富画卷。走进朱新寨村,连片的现代化立式拱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王市镇特色种植产业的一个缩影。大棚内,“绿宝石2号”甜瓜挂满藤蔓,青白相间的果实散发着诱人的甜香。这种从陕西引进的新品种,在王市镇找到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凭借其脆嫩多汁的口感和高达15 - 18%的中心含糖量,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

朱新寨村的大棚果蔬产业自2020年起步,短短5年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村党总支部书记朱黎介绍,2021年,朱新寨村以党总支部创办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引领,采取“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脱贫户投资入股,并争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200万元,新建15个智能温控大棚。这些大棚承包给亿发种植专业合作社,租金作为村集体收益年底分红,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我们从瓜苗栽种就开始在这里干活,每天能挣六七十块钱,一个月下来收入还不错,而且能看着这些瓜长大,心里特别有成就感。”一位正在大棚里忙碌的村民笑着说。据了解,亿发种植合作社今年种植了30棚甜瓜,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南京及周边地市,预计年产值可达500万元左右。

除了甜瓜,王市镇还因地制宜发展生姜、西瓜、草莓等特色种植产业。在常营村,生姜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今年我家种了30亩生姜,预计亩产13000斤左右,收入达60万元,在自己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多的群众种植生姜,共同致富。”常营村党总支书记常春华信心满满地说。在生姜种植基地,每天都有60余名村民在此务工,每人每天工资七八十元,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让他们学到了种植技术。

产业融合,打造全链条发展格局。在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目前,王市镇已成功引进湖南湘汝、山东椒又红、安徽采农鲜等7家公司,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形成了集农产品生产、分拣、加工、仓储、冷藏、烘干、电商、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在中王社区,规划建设的“采摘园区+基地”模式园区,总占地350亩,包括仓储车间、烘干车间、分拣中心、冷库、物流园、电商展示中心和智能大棚等。其中,2000平方的分拣中心已初具模型,24000立方的果蔬冷藏车间也在等待招标。园区建成后,将满足全镇六大产业基地、超10000亩瓜果蔬菜的加工储运需求,进一步推动全镇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朱新寨村党总支部书记朱黎亲自上阵,与种植大户担任主播,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将新鲜的农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还与江苏、河南、上海、浙江等地的种植大户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确保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政策支持,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绿色崛起、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速度建设。

在资金支持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用于建设智能温控大棚、冷库、分拣中心等农业基础设施。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的信贷投放,为种植户和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在技术指导方面,镇农技站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病虫害防治指导,确保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此外,镇党委政府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学者来镇授课,组织种植户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不断提升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镇党委书记李辉表示:“下一步,王市镇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加工+销售+品牌’的产业链,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让更多的群众通过特色产业种植致富和就业增收,过上好日子。”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个个产业项目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王市镇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王市镇将以产业发展为笔,持续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朱川川)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