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走的道路行不行,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否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稳定,能否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毫无疑问,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也是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基础。在基层视角中探索中国现代化,就是要将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迈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基层力量绝不能缺席。
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就要深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才能够有效发挥对辖区内各类基层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对居民群众的教育引导作用,才能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造“1+N”阵地模式,即1个党群服务中心+N个党群服务站,助力服务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实现社区党委“领起来”,小区支部“聚起来”,党员身份“亮起来”新型工作局面。
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就要创新注入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加强内部党组织建设,加强社区、业委会、物业各内部党组织之间的沟通,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模式,形成“手拉手”全域共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每个季度召开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联席会议,构建“社区党组织一小区(楼院)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一单元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建设“三长”联动机制,网格长一楼栋长一单元长,推动网格党组织实现100%覆盖。
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就要加强基层治理实践创新。基层党组织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将党建元素积极融入社会治理框架中, 打造“党建+”特色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对养老、教育、健康、法律、文化、体育、心理、群团、志愿等服务需求。不断解决民生问题,美化人居环境,持续深化“百姓微心愿、党员帮实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吴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