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臣于成龙保持了异于常人的艰苦生活作风,在灾荒岁月,他以糠代粮,用节余口粮和薪俸救济灾民。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宦海二十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子阔别二十年后才得一见。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城里的百姓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党员干部也要时刻保持廉洁自律,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让心灵超脱一些,不断加强党性锤炼,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切实做到“慎始、慎微、慎独”。
慎始,即谨防“第一次”。人生贵善始,加强道德修养,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的关口,就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腐蚀面前立于不败之地。一部分人失足的缘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握住“第一次”,总是在“下不为例”的自我安慰中一步步走向深渊。
慎微,即谨防小恶积成大恶。有些人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收一点拿一点、吃一点喝一点是人之常情,充其量只是小节问题,无伤大雅。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错觉,时间一长就使他们渐渐放松了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贪一点,明天捞一点,最后是越陷越深难以自拔。一个人的腐败,往往是从一些小事上开始的。
慎独,即谨防放任自流。“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倡导的修身养性之法,其意是指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和道德分离,否则就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慎独以自省作为起点和基础,即在无人监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自我教育、自我克制、自我完善,严格按道德原则办事,表里如一,襟怀坦荡。(浙江省慈溪市长河镇政府党建办 孙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