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地方动态 > 正文

打造农耕体验区,兴建农耕文化长廊

2022-05-30 14:48:16 | 来源: 中廉在线

正值稻谷育苗之季,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三桃乡鱼洞村以“打造农耕体验区,兴建农耕文化长廊”为发展思路的七彩水稻种植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5月28日,记者走进三桃乡鱼洞村铁炉村民小组“七彩稻田”艺术景观打造基地,如镜的水面,茁壮的秧苗,忙碌的身影,一幅热闹繁忙的田园画卷呈现在眼前。三桃中学的23名团员同学们正挽起裤腿、俯下身子、挥臂“作画”,在水田里种植七彩水稻,学习插秧和体验农民田间劳作,在身体力行的劳作中感受耕种之趣、体验农耕文化、领会劳动之美,为乡村建设发展注入活力。

在村民的指导和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卷起裤腿、撸起袖子、脱去鞋袜,变身成一个个“稻农”,赤脚有序地走进水田里。起秧、运秧、插秧……同学们按照农作要求一项项完成,秉承着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农耕精神,下到水田里去亲身体验如何种植水稻。学生们一边弓着背把稻秧插进田里,还一边观察着是否插稳、是否栽成一条直线,留下一道道绿色的“痕迹”,大家配合默契,干劲十足。不一会儿明晃晃的水田里,已是一片明亮的翠绿。

“通过这次插秧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作为一名共青团的团员,我们不仅要珍惜粮食、节约粮食,还要学会感恩。记得我们的袁隆平爷爷他的一生都在农田里劳作,都在为了中国人民不受饥饿而殚精竭虑,我们应该学习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粒粮食,也要力行学校里的光盘行动。”威信县三桃中学162班学生邓小薇说。

“彩色水稻”不仅可以食用,还具有很好的观赏性。鱼洞村立足于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延续地域文脉,以“艺术稻田”为切入点打造农旅融合项目,建设极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体验园,促进乡村振兴。目前项目正在逐步完成栽秧过程,预计七月起艺术稻田效果将开始逐步呈现,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广大游客朋友带来不一样的打卡游玩的好去处。

鱼洞村党总支书记王祖贵告诉记者,根据乡村自身的发展定位,“七彩稻田”项目是为了激发乡村的生机活力,通过产业融合、农旅发展、农耕体验、乡村改造、民俗风情,打造唯美乡愁小镇,让游客在优美的田园风光中感受回归乡村的质朴情怀。

红色文化薪火相传,辛勤劳动开创未来。通过劳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学生们进一步体验了劳作的艰辛,收获更多的农耕知识,深刻体会到农民的辛苦,知粮食的来之不易,知耕种的艰辛困苦,懂得忆苦思甜、崇尚劳动,传承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农耕文化。

“很感谢我的老师和学校举行的这次活动,不单单是提升我们共青团员的劳动能力,还提升我们在团队中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并且深切地感受到农民伯伯在田间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的那份艰苦,并且来年丰收的那份喜悦。作为共青团员,我们更应该坚守信念,要做到在生活中节约粮食。”威信县三桃中学163班学生张文熙说。

当天,学生们还到铁炉红军标语屋聆听三桃乡鱼洞村铁炉村民小组的孔维高老人讲述了红色故事,并仔细观望墙上的一条条红军标语,接受红色革命教育的洗礼,继承革命遗志,弘扬革命优良传统。

据了解,鱼洞村水稻种植有红、黄、紫、绿等7个品种,整个“七彩稻田”项目占地3000余亩,其效果恢弘大气而震撼,整个稻田规模大、图案精、色彩美,以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主题,用不同的水稻品种培育出不同颜色的秧苗,再经过精细巧妙的排列组合,栽种出“乡愁人家”、“五星红旗”等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稻田画,届时将带给游客赏心悦目的美妙体验。(云南省威信县融媒体中心 孙晓楠 白芯)

责任编辑:辛馨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