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火爆出圈,“我想离开浪浪山”这句台词,在朋友圈再次登上“热搜词”。对青年干部而言,“浪浪山”一词象征着基层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境,是理想与现实碰撞的迷惘,是对着急难险重任务不知所措的窘迫。每一名青年干部都可能撞上自己那座“浪浪山”,离开“浪浪山”,意味着翻越而非逃离,意味着笃行而非漂浮,以初心为灯,以实干为梯,以创新为翼,我们定能在“浪浪山”的重峦叠嶂中踏出一条承载自我成长与时代担当的“取经路。”
翻山的第一步, 是勤拭“青衿之志”,以初心照亮前路。凝视“浪浪山”常令人心生退意,山路险峻、荆棘丛生,这座山非翻不可吗?面对基层任务,日常琐碎渐渐遮蔽了出发时的理想,种种困难渐渐耗尽了最初的激情,心中的热血仍然滚烫吗?一批又一批新时代“可爱的人”给出了他们的翻山答案,一定得翻,还要带着理想信念稳稳地翻过一座座“困难之山”。黄文秀始终心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朴素信念,跨越一座座”拦路虎“,将群众的每一条期盼转化为修路、建站的实际行动,领着百坭村上下共同奔向小康路。青年干部要勤拭心上之灯,坚定理想信念,常思“为何出发”,在“苔花如米小”的岗位上,永葆“也学牡丹开”的志向,让“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成为翻越困难的精神内核。
光有信念不够,翻山需要深耕“跬步之功”,以实干垒砌通天云阶。正如攀岩者需要稳固的支点与有力的抓握,基层工作的险峰亦需扎实的业务功底、熟练的群众工作技巧作为支撑。想要翻越基层的“浪浪山”,需要青年干部学会真本事、拿出真本领,在泥里摸爬滚打,一步步战胜前行道路的困难。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青年干部要褪去书生气、染上泥土香,在走访入户中练就“铁脚板”,在调解纠纷中磨出“婆婆嘴”,在落实政策中成为“政策通”。须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次深入田间的调研,每一次挑灯夜战的数据核对,每一次化解矛盾后的会心一笑,都是积累“跬步”、垒砌翻越高山的坚实阶梯。唯有沐风栉雨、跬步不休,才能在啃“硬骨头”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在打“攻坚战”中一步步成长为有为青年。
破局的关键,在于常创常优常求索,以驭变求新砥砺“一关接着一关过”的闯劲。翻越“浪浪山”有多条路径,解决基层共性矛盾、具体问题也有多种方式,基层希望在青年干部身上看到更新的思维方式,更有闯劲的开拓姿态。时代浪潮浩浩汤汤,基层呼吁求新求变与之共舞,传统农业乡镇是否适合走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电商模式,民俗村落如何与整个地区的文旅路线挂上有效衔接,如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上级精神解读以及各类政策解释?这些都需要青年干部多思考、多求索。邀请乡贤拉一场“板凳话聊”,制作推送短新快政策小视频,借助微博、小红书各类APP宣传乡村旅游……青年干部在用自己的“新”翻越“浪浪山”。当青年干部以“闯”的精神突破惯性束缚,以“创”的劲头开辟新路径,青春必能在基层治理的破题实践中绽放时代光芒。
“浪浪山”可以是前行的阻碍,也能成为淬炼我们的熔炉。它磨砺了初心,强壮了筋骨,开阔了视野。当每一个青年干部都不再寻找离开的路,而是立志成为开山的人,用脚步丈民情,用实干写担当,这便是我们这一代人对“浪浪山”最有力的回答——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翻越之后,尽是平芜。(清己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