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住权力关,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对党员干部而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真正守住权力关。
以公正用权为基本准则。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正是为官从政的重要品德和操守,只有做到公道正派,才能不被私所迷惑,不被邪所俘获。视人民为父母的县委书记的楷模焦裕禄,“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全身心带领干部群众治理风沙的原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忙碌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樵夫”廖俊波……这些好干部之所以被人民群众长久铭记于心,就是因为他们有为党为国为民的公心,始终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公正用权,还必须正确处理公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执政党对资源的支配权力很大,应该有一个权力清单,什么权能用,什么权不能用,什么是公权,什么是私权,要分开,不能公权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这一点,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身作则,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公私分明,公道办事。
以依法用权为有效方式。汽车离开方向盘,就会迷失方向;列车脱离轨道,就会车毁人亡。权力的运行就像列车的行进,列车不能“脱轨脱线”,权力更不能“脱规脱限”。规范权力运行,严格坚持程序是关键,权力离开程序就会出轨。依法用权,不仅要遵守实体法,更要遵守程序法,做到按程序决策,按程序用权,按程序办事。要坚决克服重权限轻程序、把程序当负担的思想,强化程序也是法规的意识,用严格程序保证用权合法公正。要使权力运行有法规制度的依据,形成固定“路线”和法定“规矩”。
以为民用权为价值准则。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代表国家和各级政府行使国家权力,必须明白职务和权力不是荣耀和面子,更不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手段和工具,而是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时时铭记、事事为民、处处践行,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把“为民用权”融入具体工作。“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权力只有拿来为民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以廉洁用权为根本底线。“廉者,政之本也。”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党员干部要围绕“廉洁奉公树新风”学思想、见行动,经常学、时刻学、自觉学,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不断淬炼政治本色,练就过硬政治本领;坚守廉洁底线,自觉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用廉洁文化启智润心;以廉洁自律为基本行为准则,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将制度约束与自我约束相结合,时刻念好“紧箍咒”、把好“总开关”,始终保持慎初、慎微、慎终,从根本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柯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