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在不少人眼中,“年轻”是思维活跃、意气风发的代名词,但成长路上,年轻干部的“成长烦恼”也不少,时常陷入迷茫、焦虑和困惑,思考未来的路究竟该怎么走。要破解年轻干部“成长的烦恼”,成长为总书记期望的“栋梁之才”,须做到几个“不怕”,在摸爬滚打、层层历练中完成从“经历”到“成长”的蜕变。
做到不怕“出洋相”。基层是形势最为严峻、矛盾最为集中的第一线、最前沿,也是提高本领的最好途径。有的年轻干部“脸皮薄”,开展群众工作时担心问一些“愚蠢”的问题,“丢面子”“出洋相”而“退避三舍”。《曾国藩家书》里说,“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此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向群众讨教不丢脸,任何人都有一个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过程,况且,越是年轻时出的“洋相”,成本代价越小,今后方能游刃有余。如果因为怕“出丑”,选择“不求甚解”、不闻不问、模棱两可,那么基层工作必将一事无成,自身的能力也不会得到任何提升。不妨让自己的脸皮厚一点,别羞于开口,不懂就问,还不懂就再问,直到参透工作本质,摸清群众需求,抓住在试错中快速成长的机会,在基层学到活知识、练就真本领。
做到不怕“火上烤”。年轻干部初出茅庐,颇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气神,冲锋陷阵、敢闯敢试,在基层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接几次“烫手的山芋”,快速成长起来。但现实中,总有部分人缺乏经验和信心,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怕得罪人,碰到急难险重的任务就战战兢兢,无所适从,打起“退堂鼓”。“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实践证明,难干的工作更有利于提高本领。越是群众意见大、环境和条件艰苦、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越能磨意志、长才干、强本领。在一次次“赶鸭子上架”中,面对着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有几把“刷子”,更得使出浑身力气,更能增长自身才干。平时多给自己压担子,关键时刻才能挑起更重的担子,才能在基层书写实干新篇章。
做到不怕“舞台小”。不少年轻干部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相比于工作前的摩拳擦掌、满怀憧憬,进入基层工作,从事一些比较具体、琐碎的事务,心理难免产生落差,大材小用、眼高手低、消极颓唐等就会“悄然滋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学习提升,矢志艰苦奋斗,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用心用情用力将群众的每件小事干好,便是做好国家的每件大事,基层“小舞台”亦可“大作为”。用心感悟,便会发现基层处处充满着“以小见大”的朴素智慧,“小用”即“大用”:用双脚丈量这块“小”土地,用话语拉近群众“小”心房,用青春践行基层“小”事业,坚持不懈做好琐事,把基础打扎实,把功夫练到家,才能演绎出不平凡的青春故事。(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