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女子发布视频吐槽,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时,因到达时间为中午午休时间,政务大厅大门紧闭,只能在户外挨冻等待。“网友吐槽政务服务大厅全天工作6小时”的话题也一时间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按理,午休是办事人员的权利,而且大厅外的告示明确写着工作时间,为何还会引发网友吐槽呢?哈尔滨冬季严寒,当日最高温度只有-6℃,把前来办事的群众拒之门外,只能跳着脚挨着冻等待,这并非优选。对外服务六小时,不代表只工作六小时,看上去网友是在质疑工作时长,实际上还是对服务态度不满意。把办事群众拒之门外,让群众冻着等开门,着实是让群众“冷了身子”“寒了心”。
政务大厅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道“窗口”,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本就是分内之事。让群众冻着等开门,不是政务服务该有的温度。不开门,服务群众终究是空话;让人挨冻,温暖群众不过是虚言。当工作人员享受权力和服务群众冲突时,作为政府的服务窗口,还是应该结合实际,摸索出一个方便、合理的服务时间,若从工作制度上能多提供一些人性化的考量,多一些换位思考,为民办事才能得民心,群众才能真正“暖起来”,暖心事才不会变“寒心事”。
在基层工作中,类似“挨冻等待”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办事窗口不贴提示、工作人员不多解释,服务意识淡薄。动不动就是让群众“自己看”“手机办”,多次要求出示不同证明材料,让老百姓来回折腾,导致群众不理解、不满意。有的单位“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群众的意见“选择性失明失聪”,不重视、不解决,反映的问题“有去无回”“有怨无声”,这必然招来民众的“不信任”,严重侵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把群众放在心上,不是一句漂亮的空话。如果服务不是出于自觉、出以公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会成为一些人的工作常态。要想提高政务服务的“温度”,不妨“敞开大门”多听取群众意见,少点“刚性”,多点“柔性”,少点“俗气”,多点“人情味”,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积极主动改进服务,这样才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