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工作错综复杂,又事关老百姓切实利益,驻村干部如何深入群众中是开展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
一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党中央和国家有关乡村振兴的大政方针、涉农政策法规等,驻村干部都要去主动学习了解,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好,把枯燥条文政策吃透了然于胸,将方针政策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才能在工作开展中为老百姓解疑答惑,有理有据更好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方能在老百姓心中树立好干部的公信力,获得老百姓的信任,便于今后工作开展。
二要尽快转变角色,驻村干部大多是由各单位选派驻村,开始对乡村和老百姓陌生那是正常的,这就需要尽快转变角色,如何转变?那就是把自己作为当地百姓一员融入到群众当中,摒除高高在上而与群众脱离,作为驻村干部多入户走访听民声,多到田间地头察民情,学会换位思考,了解老百姓急难愁盼,同老百姓想到一块干在一块,建立干部与群众浓厚的鱼水情。
三要能进百姓门、说百姓话、吃百姓饭,我们驻村干部要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第一步就要主动走进百姓家门,走访时很多干部习惯性在百姓家门口跟百姓站着交流,如同完成工作任务般走过场,非常不利于拉进干群距离,其实抬个腿、跨进门槛,走进百姓家时已经与老百姓亲近了一步,还要会说百姓话。驻村干部大多是年轻人,当前乡村现状是留守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同老人交流要换位,站在他那个年代去交流,讲他们能听懂的话,比如老人可能和自己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是同时代人,那就用父辈或者爷辈能听懂的、关注的话题去交流,拉近干群关系。在同老百姓开展工作中,有时会遇到饭点,老百姓也会极力邀请留下来吃饭,如果不是很破费,适当留下来吃点唠唠家常也是非常利于拉进干群关系的,倘若单纯认为不想让老百姓破费,处理不好可能会让老百姓觉得,不吃他家饭是干部瞧不起他家,那效果自然会适得其反。
四要会抓两端、抓典型、做示范,先了解村里最困难的家庭、最富有的家庭,最有威望的人、最难沟通的人以及前任村干等有代表意义的家庭和百姓,不同家庭、不同人的诉求不一样,主动和这些人融入到一起,驻村干部要带领村干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典型家庭、典型百姓的典型问题解决了,那就能够很好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那么群众工作效率就会事半功倍了。
综上,如何融入群众中有很多方式方法,方法也会因人而异,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扑下身子、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诚待人、以理服人,把老百姓的事当成头等大事,实事求是解难题、办实事,那么对于融入群众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就不再是一件难事。(覃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