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然是以农业为着力点的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厚植献身“三农”情怀,增强工作动力。知农、爱农、敬农、重农、为农、助农、兴农的“三农情怀”,是中华五千年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的一种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生力量,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精神养分。始终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以农民的期盼、农民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切实做到深知“三农”、心系“三农”、热爱“三农”,从思想上认同,在实践中践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
提升服务“三农”能力,形成工作合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打破“做农业不赚钱”的旧思维,就必须做出样板给农民看,不能盲目把自己定位成跟从农民致富、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振兴的“服务员”,而应尽快地让自己成为产业发展的“领跑者”。面向农业农村,培养乡村振兴引路人。打造“农村党员教育基地”“农村干部培养基地”“基层政权培训基地”“乡村振兴服务阵地”。
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协助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序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出有颜值、有气质的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推动要素配置、资源条件、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点带面,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科学规划,逐步落实。村“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提出符合本村特点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显著缩小城乡差距,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力获得更大的提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干担当、奋发作为,立足三农,为乡村振兴赋能。(高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