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这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我们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的重要内容。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我们党工作的最高标准。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真情实感体贴群众,真抓实干造福群众。我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坚持全面发展,把打基础作铺垫作为重要政绩。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衡量政绩的重要尺度。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下功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们要着眼长远利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搞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我们要注重潜功与显功相结合,不仅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坚持求真务实,把狠抓落实作为核心政绩。落实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也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试金石。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推诿扯皮、不敷衍塞责。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把握好方向、把握好度、把握好节奏,不走弯路、不走捷径、不走偏路。我们要坚持结果导向,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反响,不以过程为目的、不以形式为内容、不以手段为目标。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坚持廉洁自律,把清正廉洁作为基本政绩。廉洁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和道德底线,也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和人格魅力。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我们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干扰,自觉防止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我们要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贪污腐败。我们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用清正廉洁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强化党性锻炼为契机,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陈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