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蓦然间,到村任职已有两年的光阴,从“象牙塔”到田埂地头,从一身“书生气”到两脚“泥土香”,从“那个大学生”到“我们的小李”,一路上苦与乐并存,难与易同在,我逐渐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大学生变成一名能说能干的基层干部,但不变的始终是主动选择到基层工作、投身到党和国家的事业的初心。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初到任职村,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整洁干净的林荫小道,田野里间或走来扛锄挑担的农民、以及几乎无需装饰即可入画的几座小村庄,一切都是那么安详和宁静。此刻硕士导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进农民的钱袋里”的叮嘱犹在耳旁,既然选择了广袤的田野,便只顾风雨兼程。从手足无措到得心应手,从疫情防控“大白”到秸秆禁烧“志愿红”,从环境卫生整治到群众满意度提升……我欣赏过凌晨四点的日出,也身披过深夜一点的月光,组织的指引、领导的关怀以及乡村的路灯、田野的清风都在激励我“望山远崎而前行”。我将不忘“来时之志”,带着这份初心,以乘风破浪、勇立潮头之姿砥砺初心使命,朝着正确的方向奋勇前进,书写干事创业新篇章。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从大学校园刚走出来的我,既没有人生阅历,又没有社会经验,更没有基层历练,看着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只能尴尬地坐在工位上,百般焦急,想做点什么却帮不上忙,内心忐忑不安。幸运的是有许多悉心指导我的领导、同事,他们一直引导我、鼓励我表达,帮助我熟悉工作内容,适应工作节奏。非常感谢初入职场时遇到这些授业解惑的老师,让自己不断克服内心本领恐慌,练就了一副“铁皮铜骨”,让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白”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精兵”。在复杂繁琐的基层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小难关、大难题”,这时就要我们主动扛起责任,迎难而上,多当几次“热锅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练就一个“拿起笔能写,走上台能说,遇到事能办”的自己。
愿历千帆过,归来仍少年。同批来的选调生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们每次见面时都像举行着一场交流大会,讲述着自己最近发生的事,我们互相支持、互相鼓舞,见面时“稍作休息”,转身就是“整装待发”。两年的基层锻炼时光,我们逐渐褪去了大学生的青涩,变的更加贴近基层、热爱这片土地。犹记得母校师长殷殷嘱托: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两年前的那个报到之日,我们满怀憧憬地成为了一名基层选调生,开启了从陌生到融入、再到熟悉的基层历程,那是“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历尽艰辛,也是初心更坚定、本领更强劲的“灯火阑珊”。两年后,我们依然会带着共同仰望的那片星空一同携手共进,穿过春夏秋冬,品尝酸甜苦辣,战胜艰难险阻,再出发。(李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