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手机成为新农具 基层破圈新思路

2025-05-24 13:42:38 |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人民政府

在陕西柞水的木耳大棚里,村书记举着手机直播采摘;在江西赣州的脐橙园中,党员干部带着孩子跳起“助农广场舞”...当基层干部放下传统政务形象,以“新农人”姿态活跃在短视频平台,这场充满泥土气息的“流量革命”,正映射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动作为与治理创新。

打破传统“官样”,党建引领下实现乡土流量突围。真实质朴的乡村本色在标准化内容泛滥的当下成为稀缺资源。村书记们带着泥土味的方言、笨拙却真诚的舞姿,精准击中了都市人对本真乡村的渴望。这种“反差萌”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更重塑了干部亲民形象。正如山东泰安的“煎饼村支书”董文峰,通过直播将手作煎饼推向全国,单场销售额突破十万元。基层干部从“政策传导者”转变为“市场操盘手”,既是对中央“数字乡村”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警惕流量“泡沫”,流量经济中维持为民服务初心。在流量经济的浪潮中,部分地区陷入“为直播而直播”的形式主义怪圈,部分村书记为博眼球模仿低俗网红,部分地方物流品控滞后导致“爆单翻车”,反而损害政府公信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个别基层党组织将政务平台异化为“个人秀场”,背离了流量为农所用的初心。流量带来的关注是把“双刃剑”,若缺乏党建引领下的顶层设计,忽视产业根基与治理本质,短期热度终将沦为“昙花一现”。正如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基层治理必须守住“为民服务”的根本,才能避免“热闹过后留空壳”的尴尬。

夯实治理“内功”,长红机制下成就可持续性发展。破解流量经济的短效困境,关键在于构建“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数字赋能”的立体化生态体系。浙江创设“村播学院”,将党员干部培训纳入基层党建工程,形成从产品策划到供应链管理的全链条服务;陕西柞水建立“党支部+合作社+电商”模式,制定12项木耳生产标准,让网红产品经得起市场检验。这些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既要当好“流量引路人”,更要成为“产业护航者”,通过完善品控体系、搭建物流网络、培育本土人才,让偶然的“出圈”转化为必然的“长红”。唯有以党建为引领筑牢产业根基,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治理效能,才能让短暂的流量热度转化为持久的发展动能。(吴潇键)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