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基层干部的“流水”智慧

2025-08-01 09:19:05 | 来源: 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委组织部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句充满哲思的古语,以水为喻,道出了持久发力的深刻内涵。对于基层青年干部而言,这句话不仅是一种工作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成长路径的生动诠释。在基层这片沃土上,青年干部更需要摒弃浮躁、厚积薄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

基层工作,贵在久久为功。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近一公里”。走访调研、调解纠纷、落实惠民政策……这些工作看似琐碎,却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一味追求“立竿见影”,反而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就像河流不会因一时的湍急而改变方向,基层干部也不能因短期未见成效就心浮气躁。唯有沉下心来,把小事做精、把实事做细,才能在日积月累中筑牢为民服务的根基。

青年成长,重在厚积薄发。基层环境复杂,资源有限、矛盾交织,青年干部若只求“抢跑”“出彩”,难免会急功近利,甚至偏离方向。相反,若能像流水一样保持定力,在困难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终能练就解决复杂问题的真功夫。比如,在乡村振兴中,唯有持续学习政策、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心声,才能找到适合本地的发展路径。真正的成长,不在于一时快慢,而在于能否在漫长的实践中沉淀出扎实的能力与坚韧的品格。

事业传承,成在胸怀格局。基层发展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生态治理中,今日种下的树苗,或许十年后才能成荫;产业培育中,当下推动的项目,可能需多年方能见效。青年干部既要有“栽树”的担当,也要有“乘凉”的胸襟,甘做铺路石,愿为后来人奠基。这种“不争一时之先,而争长远之效”的格局,正是基层事业薪火相传的关键。

流水不息,方能穿石;奋斗不止,终见其功。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干部,当以“流水”的智慧为镜,不慕虚名、不务虚功,以务实的态度扎根一线,以坚韧的毅力迎接挑战,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群众。唯有如此,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汇聚成“滔滔不绝”的力量,为基层发展注入持久活力,真正践行“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的初心使命。(王潇冉)

责任编辑:杨思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