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部署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作为党员干部,应该紧抓调查研究这根纽带,在思想、联络和行动三大方面全力出击,真正实现调查研究与民“接轨”。
让调查研究与民“接轨”,要在思想上发力,正视问题,摸清情况。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工作的导向。如果在调查研究中缺乏问题意识,只做表面文章,大搞形式主义,就难以深入基层,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公职人员的个人形象,甚至动摇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所以,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思维,拿出态度,下足功夫,积极走村入户,走近人民群众,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以此把握问题本质,摸清情况,实现调查研究与民“接轨”。
让调查研究与民“接轨”,要在联络上发力,虚心请教,找准问题。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党员干部,不能只待在办公室“闭门造车”,要多下基层,甘当小学生,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特别是当今时代变化迅速,面对的环境日益复杂,任务愈加艰巨,对党员干部的知识储备、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更应保持进取之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推心置腹,敞开心扉说群众话,让群众明白,形成互不顾忌的交流氛围;要有让群众当主角的意识,不是我问你答,而是你说我听,让群众畅所欲言,从中获取真经;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请群众提出意见,从中掌握真实情况;要虚心带着困惑和难题去调研,在交流互动中拉近干群距离,找准问题所在,吸纳优良解决路径,实现调查研究与民“接轨”。
让调查研究与民“接轨”,要在行动上发力,脚踏实地,落实整改。善思者出谋,实干者兴业。调查研究开展得好不好,既要看调研的广度、深度,更要看行动的实度、力度。只有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回应群众关切,不负组织期待,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添砖加瓦。广大党员干部应当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对于发现的问题、聆听到的群众呼声和期待,形成完善的“责任清单”,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账本”,在固定节点向群众“交卷”。同时,还需要主动邀请群众来“打分阅卷”,以此评判整改质量,从而激励党员干部按时按质完成整改任务,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受到幸福,实现调查研究与民“接轨”。(于炫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