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培养现代文明人格”这一重要命题,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增强不想腐自觉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世间万物,莫不有格。国有国格,人有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志趣、抱负、性格、气质的集中体现,是知识累积、道德修为和意志磨炼的综合结果,是一个人独具特色的行为模式与风格。孔子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人格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这一块缺了,就名不副实、徒有其表;这一块弱了,就无法充分履职尽责。一般来说,权力的影响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靠手中的权力产生的影响力,称之为权力性影响力;一是靠自身行为产生的影响力,称之为非权力性影响力。领导干部实施领导的过程,不仅是决策、指挥、协调的过程,也是领导者自身人格表露的过程。《史记》有云:“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大学》中也有类似观点:“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这都很好说明了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作为共产党员,人格不仅是一己私事,还反映党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人格力量与真理力量有机统一,真理靠人格力量增其光辉,人格靠真理力量把其航向。如果用杠杆原理来类比真理和人格的话,前者如重力,后者如力臂。力臂越长,撬动真理的力量也就越大。(韩政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