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被誉为中医界“三宝”,共同组成构建与滋养生命的要素,存则俱存,亡则俱亡,缺一不可。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第二批主题教育紧锣密鼓开展之际,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在工作中悟透这项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抓好“精气神”,以统筹之道集精养,以群众情怀汇元气,以真抓实干聚力 神,确保调查研究“精备”“神完”“气足”,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抓好调查研究之“精”,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统筹研判育化水谷精微。“精”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支撑活动的营养供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调查研究,要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全面研判、深入统筹,为后续调查研究的开展提供详实的证据来源和生动的实践例证,就是调查研究的“养精蓄锐”。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做调查研究时,容易被表面问题绊住手脚,陷入自欺欺人的调研陷阱,自以为“见微知著”,殊不知被“一叶障目”;也容易被繁芜冗杂的情况迷住双眼,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精力不足,则谋事不成。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立足长远、全局分析,以高站位统领全视野,以多角度透析深问题。练好“针法”,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学好“指法”,剥丝抽茧,条分缕析;记好“心法”,廓清思维,心中有数,通过全局性掌控得出规律性结论,真正研到实处、谋到点上。
抓好调查研究之“气”,以“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为民初心灌注不竭动力。“气”是行于全身的正向能量,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至上是我党赓续不变的立场和情怀,也是进行调查研究一以贯之的坐标和锚点。脱离人民立场,任何调查研究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气血亏虚”之羸弱病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前有些党员干部在做调查研究时习惯走捷径、省精力,请群众到在机关单位参加座谈会发言,或是在基层调研时走马观花、按部就班,“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如此“点到为止”式的调查研究脱离群众,其出发点必然缺乏人民立场作为动力支撑,最终只能导致千篇一律、毫无价值的研究成果。要充分利用好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有利契机,胸怀百姓福祉,把眼光投向千家万户,让脚步踏涉田间地头,深入了解关乎民生的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才能真正让调研多些“泥土香”,让决策更有“人情味”。
抓好调查研究之“神”,以“积诚泮群疑,实践激众媮”的笃行实干外显惠民实效。“神”是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是体现健康状况的生命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调研方案规规整整,不及同群众的一场掏心掏肺;调查文章洋洋洒洒,不如真心实意落地一项民生福利:譬如人饱食终日而百无聊赖,纵使有再健全的体魄也无济于事,终需行止思虑的各项活动,来彰显生命的运动。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对于年轻干部来说,须常把调查研究的“实”字要诀记心间,同“干”字经验常伴随。忌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查,不做闭门造车、刻舟求剑、异想天开的研究。要甘当“小学生”,多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切实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文章;要敢当“探路人”,走进后院角落,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膝促膝,倾听“原汁原味”的民声民意,了解真真切切的实际情况,确保调查研究走深走实。(选调生 朱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