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扎根基层,肩负着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库、智囊团和助推器。
实事求是服务群众。农村是乡镇神经系统的最末梢,是真实的微观社会,甚至有它自成一体的逻辑和哲学。让选调生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系在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是我党培育优秀年轻干部的优良传统。我国的农民群体是朴实而勤劳的,来到了农村,就一定要把自己当农民,融入他们,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发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的务实品格,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常怀敬畏之心,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求真务实调查研究。“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要采取“听、看、问、查、帮”等多种方式,身入、心入、情入地去了解和掌握农村基本情况,不脱离实际,不好高骛远,不流于形式,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所想所急所盼,认真践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满意度。关注基层的痛点和重要变量,要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谋利益。
与时俱进实干担当。选调生有着思想解放、创新意识强、敢闯敢拼的鲜明特征,要以自己坚定的理论信仰、扎实的理论水平来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做好党中央政策文件解读宣讲的“领头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引导基层群众理解国家政策。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乡村基层面临着信息资源不对称等问题,选调生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比乡村基层干部群众更具有前瞻性,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进程架起“信息沟通桥”。既然选择了奉献基层,就要耐得住困难,经得住诱惑,稳得住心神,选调生要心怀“国之大者”,补足精神之“钙”,找准履职干事“坐标”,答好乡村振兴“答卷”,让理想之花在广袤农村大地傲然绽放。(王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