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老百姓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农村工作繁杂,村干部能力素质不足。另外,农村人才大量流出,但目前村级干部队伍村“两委”干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村务、党务工作业务能力偏低。要努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同时备足村干部新鲜“血液”库,为村干部培育接班人,推动农村基层各项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一)加强村干部业务知识培训。一是加强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通过抽查党员村干部“三会一课”记录本、调度“学习强国”学习积分等方式督促加强学习,提高村干部学习积极性。二是着重提高党员业务能力和带富能力,通过推荐县级以上集中培训、组织开展村干业务专题培训等提高其岗位技能,尽快进入角色。基层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对村级专职干部进行党务知识、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按时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三是“以老带新” 激活新班子干事创业活力。向老村干、老党员请教一些实际的工作方法,提升新一届班子工作能力,助推农村工作的快速开展。提升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加强村干部日常培训和党性教育,提升村“两委”干部凝聚力,着力提升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
(二)聚焦青年主体,激发村干部队伍新活力。积极挖掘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贤人”吸纳进农村合作社。引导村级致富能手和大学生等回乡领办实体、创办产业,带动资金、技术和信息向乡村流动汇聚。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让青年人在壮大村级经济中唱主角,抓好引导、帮扶和激励,把越来越多的既有办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质的青年人吸引过来、汇聚起来。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村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
(三)支部深入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健全完善“支部+党员+农民”的链条式服务机制,支部书记统筹协调党建工作、人才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基层党委组织召开乡镇、部门、村支部联席会,建立党组织与乡镇、部门、村支部良性互动,多组织开展党内活动、理论学习、培训技术及外出交流,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丰富党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技术技能。二是实施“党员、群众”双培养,通过微信群开展党员结对帮带、政策措施解答、种养殖技术咨询等各类服务,着力把优秀致富带头人培养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产业带头人,壮大村级“能人库”。三是用好农业“头雁”,汇聚农村人才。强化现代化农区种养殖业人才保障,吸纳生产实用型、经营实用型、技能带动型、技术服务型等6大类人才落地服务。组织农业专家、致富带头人、外出返乡人才参与党支部活动、参与村级具体事务,保障“支部+群众”模式有序运转。组织农村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服务、业务指导,逐步形成党建引领、人才支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良好态势,逐步建立村级干部队伍专业化管理体系。(杨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