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科学决策之本、服务群众之根、解决问题之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需要找到百姓热点,所谓“百姓热点”就是百姓在急什么、在愁什么、在关注什么、在讨论什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精准对焦问题矛盾,找准调研方向,直击群众生活痛点难点,让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更紧密,与群众的关系更牢固。
调查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不同的研究目标和问题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工具。长期以来,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许许多多有效的调研方法,如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这些方法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且具有互动性强的优点,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要创新研究的具体方法,充分运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互动性较强的调查方法,让调查研究更具战略性、前瞻性、精准性、可靠性。
调查研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找准目标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有规划、有条理才能避免出现走“弯路”的现象,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稳步前进。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避免盲目收集数据和浪费资源。如何找准目标就是要从人民群众中入手,我们应当要真心诚意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民心,把真实的民意摸出来,听群众声、入群众门、知群众事,树牢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正视群众新需求,才能从群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精准调查研究,破群众急难愁盼。
调查研究需要准确的结论和实际的建议。衡量调查研究搞的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时间有多长、规模有多大,也不是只看调研报告写的如何,关键要看最终结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在调查研究的尾声,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准确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论和建议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能够切实解决问题和对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党员干部需切实增强调查研究能力,把握群众需求“脉搏”,把准基层治理“脉动”,凝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张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