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后备力量,承载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与希望。新形势下,必须紧盯年轻干部队伍培养,围绕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从源头储备、教育培养、日常管理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敢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注重源头储备,建好干部选培“储备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结合基层当前发展实际,必须要聚焦基层各项事业发展需求,精准开展人才引进,确保空缺岗位应招尽招、发挥效益。要将培养村级后备力量作为重大课题,精准发力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重点群体,不断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基层干部队伍。另外,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提前进行分析研判,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对乐于奉献、敢于担当者优先考虑;坚持人岗相适的原则,紧扣岗位需求选用干部,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价值,为基层事业注入源头活水。
注重教育培训,锻造真抓实干“硬本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对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采取措施帮助年轻干部迅速成长。一方面,要强化理论学习,坚持“线上+线下”的教育培养模式,将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年度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开设党校培训班,结合干部自身特点,集中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内容,定制个性化、精细化的专题课程讲座。同时加大线上学习资源的推送力度,借助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强国APP等发动青年干部积极学习,让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另一方面,要重视实践淬炼,立足中心工作,树立全局观念,将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去历练,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注重日常管理,明确严管厚爱“新方向”。干部培育如同棋局对弈,要统筹考虑、通篇谋划。“选”“育”上面的文章铺垫在前,“管”字上的功夫更要落细落实。要善用好“严管+厚爱”、“激励+约束”两道加法,全覆盖排查干部履职状态。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制定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评体系和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围绕“德、勤、廉、绩”等方面逐月评定积分,为年底量化考核等次提供参考。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年轻干部开展集中座谈会,对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做到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理。同时,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健全纠错容错机制,听取青年干部群体的困难与诉求,为敢为者卸下“思想包袱”,有力激发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包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