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华到绍兴,深入农村、商贸市场、陈列馆、文化园区看望慰问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路调研,一路回忆,一路思索......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六次赴浙江,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把握准、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贯彻落实、创新性转化发展,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吹响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号角。
赢得先机、掌握主动,念好创新争先的“真经”破解动能难题。习总书记浙江考察第一站来到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很难想象,这个远近闻名的共同富裕示范村,曾经脏、乱、差、穷,被当地人称为没有希望的“水牛角村”。在“千万工程”推动下,李祖村首先集中攻坚环境“老大难”问题,随后以强产业、引人才的手段,推动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了美丽生态、美好生活的完美蝶变。李祖村的改变是千万工程中的一个典型,也是浙江在各方面攻坚克难、挑担啃骨中的一个缩影。在这样一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创新大省里,党员干部需要发扬首创精神、变革精神和工匠精神,善于挑担子、敢于负责任,出实招办实事,做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不断锻造新引擎、创造新机会、激发新活力。
透过现象、直击本质,念好顶层设计的“真经”破解发展难题。在本次习总书记的浙江之行中,他来到挂念多年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工地,如今已然成为了能够反映中国乃至全球外贸及经济趋势的“晴雨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背后除了无数商户、小企业主代表的辛勤付出,还有着许多有效的专项政策支持和服务,而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正是这些政策举措背后的总牵引。今年年初的“新春第一会”上,浙江明确提出了三个“一号工程”,这三大工程,是我省立足实际,在走访调研大量地区生产、经营、发展情况之后,总结凝练而成的,它们也将成为浙江未来总发展的制度导向。党员干部将以解决深层次问题,梳理解决共同性问题的方法论,推动激活浙江发展动能、增强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形成更多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制度、政策创新成果。
操要于上、分详于下,念好统筹兼顾的“真经”破解短板难题。习总书记在调研时回忆到,“过去的浙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十分突出,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20多年来,通过持之以恒实施‘八八战略’,浙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从环境‘压力山大’到建设美丽浙江、从率先实现总体小康到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也为全国作出了示范。其中,坚持以“一张蓝图绘到底”来实现“全省上下一盘棋”对于推动浙江工作全面提升,不断积小胜为大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党员干部将保持势头、接续奋斗,通过科学规划实现不同资源、要素之间的贯通互动的系统方法论,继续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区域协调发展续航、赋力。
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念好实事求是的“真经”破解风险难题。“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习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因此在这次的浙江之行中,他专程来到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枫桥经验”作为我党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创新政策策略,蕴含着“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思想、“源头化解”的基层智慧和“固本强基”底线思维。浙江将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作为总抓手,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创造安定祥和、安居乐业的和谐环境。这也要求党员干部们实事求是、稳扎稳打,全面提高各领域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工作清醒感、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