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经过20年的努力和探索,浙江“千万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广大基层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深刻领悟“乡村振兴”之道,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心、走深、走实。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心中有方向,乡村振兴要“带着问题去”。乡村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也是问题众多的地方。面对城市化的热潮,乡村背负着重重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项目的一系列行动,为基层干部树立了鲜明的示范,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一线村庄,与农民亲密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千万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引领和指导。乡村振兴不是由上而下的一揽子计划,而是需要让农民真正成为自己家乡的主人,要带着问题去行动、带着问题去思考,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有效避免“假大空”地做无用功,要做“掷地有声”的真功夫。乡村振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定力和信心”,乡村振兴之路并不平坦,广大基层干部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勇于担当、永不懈怠,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脚下有力量,乡村振兴要“拽着问题研”。在这个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趋势明显的时代,如何让被“遗忘”的乡村重拾活力,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关怀农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紧抓农村环境“脏乱差”、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等重点问题,深刻研究、彻底思考,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农耕之地,素有“富饶”的美誉,然而近些年乡村地区的发展却明显滞后,人才流失、农田荒芜……这些问题无不凸显着乡村振兴的紧迫性。如何充分发挥乡村居民的主体作用?如何破解农业转型中的难题?如何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拽住问题、深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之道。基层干部要拽住问题不放手,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决心动真破硬,勇于面对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着力疏通乡村振兴路途中的难点瘀点痛点。基层干部要以问题为导向,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去寻求破解之道,并付诸实践,构筑美丽乡村的梦想。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眼前有目标,乡村振兴要“携着方法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项目的成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政府的真挚关怀,也让人们看到了乡村的发展潜力和希望 ,“千万工程”的成功让我们体悟到务实的作风、接地气的方法是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的重要根据。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伟目标,基层干部要走出迷茫、迎难而上,扑下身子、投身基层,精心布局、善用智慧,携着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好举措服务老百姓。“有志者,事竞成”,面对乡村振兴壮丽的蓝图,基层干部要理解目标、掌握方法,乡村振兴没有捷径可言,基层干部只有发挥出自身强大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才能给乡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与繁荣。同时,基层干部也要注重实施和执行,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强化监督、持之以恒,时刻保持耐心和坚持,面对乡村振兴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不临阵退缩、不半途而废。自信与智慧是基层干部前行的法宝,以智慧指引方向,用勇气赋予脚步,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有活力!(吴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