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需求,找到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问题导向将成为推动提质增效、实现社会进步和民生幸福的重要引擎。
“问题导向”是一把破除困扰群众种种难题的锐剑。我们要站在群众的角度,以问题为切入点,聚焦于他们的痛点、难点、焦点。通过深入基层走访、调查问卷、网络征集等手段,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有主动倾听群众声音,勇于面对问题,积极采取行动,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问题导向也能激发我们的创新潜能,让我们更加敢于尝试,勇于突破,解决困扰发展的瓶颈问题。
“问题导向”是一面映照出我们工作中不足的明镜。解决问题必须跳出常规思维,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审视问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我们需要时刻对照问题这面镜子,检视自身的不足。例如,我们在解决群众问题的过程中态度是否积极、服务是否周到、工作效率是否够高、服务质量是否够好等等。通过这样的反躬自省,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改进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问题导向”是一座指引我们工作前进方向的灯塔。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深入分析和精准思考,更需要我们注重落地转化和实际成效。我们要善于从问题中发现不足,从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需要设定量化指标,定期评估进展,并及时调整实施策略,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只有取得实际成效才能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问题导向”能破除难题、映照不足、指引方向,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助力“提质增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方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