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九月,天山正美,我的母校新疆大学迎来了开学季,来自不同民族的师弟师妹们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开启了全新的求学之旅。作为“过来人”,我在这里为大家备一份“成长清单”,愿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坚定政治立场,推动文化交流,立志扎根边疆,矢志不渝,艰苦奋斗,携手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为青春画卷添上靓丽一笔。
坚定政治立场,做新疆稳定的维护者,共同建设一个“大写的新疆”。穿过历史的烟尘,当“边疆稳,则国安”的警语遇到抬棺出征的民族英雄,“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豪迈气概刺破侵略者的阴谋,为形成“万方乐奏有于阗”的美好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历史照亮现实,今年“两会”期间掀起的“左宗棠热”,对左公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度思考。无独有偶,新疆大学自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以来,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新大师生创造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疆的早期传播研究》等一批专著出版发行,《简明新疆地方史》等新疆地方思政教材连续刊印。大家来到新疆后,不妨去哈密看看千姿百态的“左公柳”,在古树底下“神交左公”;不妨到红湖校区看看成绩斐然的研究基地,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驻足过的地方“做好笔记”。大写的新疆呼唤大写的你们,你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坚定政治立场,坚持理论学习,加强正面宣传,批驳不实言论,把维护稳定的政治任务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实际行动做新疆稳定的维护者,让新疆这颗“明珠”巍然屹立在西北边陲,在祖国雄鸡版图上充满力量、闪闪发光。
推动文化交流,做新疆文化的弘扬者,共同建设一个“大爱的新疆”。新疆大学是各民族广泛交流、友好交往、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缩影。在这里,蒙古族同学善乐、哈萨克族同学善骑、维吾尔族同学善舞,他们是“新疆文化的“代言人”,你们只需通过他们就可以“不出校门,便知新疆”。但是新疆很大,你们仍要去“行万里路”,近些你去国际大巴扎,再远些可以去天山大峡谷,更远些则可以去喀什古城,走一圈下来,你会发现“中国一半的美,就在新疆”并非虚言。学在新大,爱在新疆,大家要与各民族同胞亲如一家,在学习上,与他们同上一堂课、同研一道题,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在生活上,饮食和语言总是快速打开心扉的“金钥匙”,大家可以邀请民族同胞做“导游”,尝一尝新疆烤馕、沙湾大盘鸡、手抓饭等著名美食,学两句“阿达西”“亚克西”常用维语,争取做一名地道的“新疆人”。大家也要把乡音、乡情、乡味讲给各民族同胞,与他们在交流互鉴中推动新疆文化繁荣发展,在“各美其美”中凝聚起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文化认同和磅礴伟力。
立志扎根边疆,做新疆事业的贡献者,共同建设一个“大美的新疆”。当前,新疆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十一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已经到位,他们将在新疆这片热土挥洒汗水,与各民族同胞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此外,新疆不仅有“援”的感动,还有“留”的热情。据悉,新大近年的毕业生们约有70%选择留疆,未来随着机制、平台、服务的不断出台和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留下来建设新疆。师弟师妹们生逢其时,赶上新疆发展的大好时期,要珍惜在校的短暂时光,在知识面前做“小学生”,在学问面前做“苦行僧”,勇攀“象牙塔”,甘坐“冷板凳”。待到毕业时,你们要向前辈们学习,知其“援疆为什么”、“留疆干什么”、“建疆强什么”,主动留下来、全面扎进去,努力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愿你在未来留疆的日子里,如“大漠胡杨”,战狂风、斗严寒,拼他个无悔青春,赢他个繁华似锦。待你“建疆”取得成绩,再回新大,你是母校的骄傲,是全校师生的榜样,亦是你心底那个从未改变的少年。到那时,你饱经沧桑,脸上写满睿智,或许你一言不发,而后来的师弟师妹们则会说:“我们与你同在,而你与新疆同美”。(选调生 李映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