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说,带孩子犹如打游戏练号升级,最大的区别是不能“弃号”……在我自己成功晋升为宝妈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蕴含的辛酸和乐趣。作为新手妈妈,我不断探索“育儿之道”,偶然发现原来养娃竟与自身“成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养娃从读书开始,“成长”从思考起步。“宝宝黄疸怎么下去?怎样才能科学育儿?”初当妈妈,一系列的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回转,我开始读各种育儿书,迫切的从书中汲取养娃经验。以前的我一目十行,了解大致意思就匆匆翻过,但现在的我将自己代入书中,将宝宝的成长阶段代入其中,反复琢磨思考,努力从中提炼出适合宝宝的教育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坚持在读书中思考,才是吸收消化知识的唯一诀窍。作为青年干部,我也要将这个诀窍“收入囊中”,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要求,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注重提高读书的质量,有力应对“本领恐慌”,让读书学习与干事创业相得益彰。
养娃由母爱助力,“成长”由耐心加持。睡前哭闹、夜醒频繁、调皮捣蛋……宝宝出生这一年多时间里,我无数次挣扎在崩溃的边缘,是母爱的力量——“孩子还小,我应该有耐心”,让我一次次调整心态重新投入到漫漫养娃路。养娃需要耐心,要如同园丁一般为这棵小树浇水、施肥、修剪枝叶,“成长”同样需要耐心,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作为青年干部,要注重修炼耐心,坚信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在小事上多积累、多学习,摈弃“三分热度”,拒绝心浮气躁,摆脱好高骛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将本职工作做细做实,在久久为功中筑牢“根基”,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
养娃需细心呵护,“成长”需精雕细琢。“宝宝体温超过38.5了”“宝宝今天吐奶次数比较多”,作为妈妈,孩子的健康状况是我最在意的一点。婴儿不会说话,不会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哪里不舒服,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反应,为判断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提供依据。“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心是洞察事物现象的放大镜,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点。作为青年干部,要将细心作为自己的“必修课”,秉持“玉不琢,不成器”的工匠精神,锤炼“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专业素质,从小处着眼、细处着力,在文稿校对、核对数据、撰写材料等日常工作中用好“细心”这项基本功,尽心尽力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在新时代的“浇灌”下茁壮“成长”。(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