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历史性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一经上线,火爆全网,小玉壶的一句“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样找到回家的路”的迷茫无助,一举击中中国人心底的最柔软处,这部短剧把文物流落海外的抽象情绪变成了可见可感的具象画面,唤起了我们关于那个屈辱年代的国民记忆,也坚定了中华儿女守护文化基因的决心。
越是历史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深沉的。放眼全世界,在47个国家至少218家博物馆中,还收藏了167万多件的中国文物,那些背井离乡的瑰宝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立足自身工作岗位,新时代青年要摆脱“冷气”,铆足劲、往上走,能实干的实干,能发声的发声,为亿万青年燃起奋进之火。
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小短剧也有大情怀,《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火爆并获得观众的认可,在于它唤醒了属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承载了深层次的文化价值。时代需要有更多追求高质量内容、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从业者出现,他们身扛“长枪短炮”,手握一支代表很多人心声的话筒,他们不为追逐流量,而是将流量用于文化传播的有益之处,用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怀和对媒体行业的热爱唤醒国人共同记忆,形成战无不摧的磅礴力量。
帮助流失文物找到“归家之路”。今日之中国,不同于100年前积贫积弱的中国,我们国家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等方式追索流失文物,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为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规则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历史告诉我们,唯有自立自强,才能突破封锁和限制,赢得发展和未来。
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