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调查研究正在全党如火如荼展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切实实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确保有“调”更有“研”,扎扎实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
找准问题症结处。查摆问题阶段是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效的关键阶段。“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再小的问题也可能成为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问题找准了,才能真真切切地寻求解决途径。为此,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不要被表面的一些共性现象所迷惑,时时刻刻跳脱出来以“上帝视角”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弄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找准症结,方能对症下药。
找对解题关键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如今,我们正处于发展的新时代,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解决办法也在与时俱进。而且,解题要点之间也有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去研判化解的最佳路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好成果检验员。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基层干部群众是政策落实的“第一排观众”,调研成效怎么样,群众在看、群众在听,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权威的检验者,他们是检验调研问题是否解决到位的阅卷人。我们要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以基层干部群众作为调查研究的成效检验员,充分发挥人民满意度的“指挥棒”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后续的跟踪问效,以群众口碑作为衡量标尺,督促调研成果真正落地见效。(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