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党的政治生命线。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人民群众的全面“上网”,意味着社情民意全面“上网”,党和政府的工作也要跟着全面“上网”。而推进主题教育,必须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将网上群众路线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网上问计于民,优化政策制度。中国已成为全球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通过互联网吐露心声,也通过互联网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走群众路线不是光靠说,实做,通过网络问计于民,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绝对信任和充分依靠。群众中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像征求政府在用人方面的有哪些不足,听取群众对人才建设改进的方法,能够帮助政府面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政府要广泛发动,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人数多的特点,收集到更多、更可行的意见建议,转变工作作风、服务百姓民生。
网上问政于民,检验教育成效。利用网上群众路线,开展主题教育,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让“人民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心。从中央网信办通报表扬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到国务院开通“互联网+督查”平台征集问题线索;从“十四五”规划编制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再到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网络问政平台已成为“倾听民意、征集意见”的重要渠道,“用脚走基层,上网察民意”已成了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新路径。人民群众的观点反映的是群众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直接面向人民群众问计,“面对面”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有利于集众智、合众力。
网上问需于民,解决“急难愁盼”。面对新形势,阔步新征程,“用脚走基层,上网察民意”已成了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新路径。要采取技术监测+人工巡查等手段,及时搜集网上群众诉求,加强浏览本地热门热点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社交平台,确保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
问计于民是做好作的重要方法,问政于民是贴近群众的重要途径,问需于民是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领导干部要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通过网络与群众打交道,经常上网潜潜水、逛逛评论区,了解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多种渠道推进人民民主。(邓明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