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沐浴着浩荡东风,正逐渐成长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阔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盛会,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年征程也向广大青年发出新的召唤。作为一名基层青年选调生,我愿以我之力,追我所愿,以奔跑者的姿态,清零“躺平”心态,告别“emo”情绪,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以新要求鞭策前行,在新时代以青春之我绘就盛世中华。
青年,当以青春之志报国家之需。只有青春与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契合,青春的乐章才会更加悦耳丰富。孙家栋院士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在被问及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事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如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当代青年对诗和远方的无限憧憬,其实想要开拓眼界,祖国的大好河山就钟灵毓秀,想要体验人生百态,基层的广阔天地就包罗万象。忆往昔,朝气蓬勃,恰同学少年;看如今,满怀热忱,如约基层“舞台”。既然立志选择了扎根基层,到了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便应只顾风雨兼程,自当无惧风霜雪阻。脚踏实地融入地方群众,实实在在耕耘一方沃土,扎根祖国大地、立足基层实际、实学实干,以国家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作为我们选择和努力的方向。学会以基层为师,以人民为师,在基层的“大熔炉”里百淬成钢,在田间地头的淳朴风气中除掉思想的“锈迹”。扎实走好群众路线,急民所急,问民所需,做好为民服务实干家,上好群众满意“必修课”。
青年,当以青春之气承复兴之担。“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时候,奋斗的精神头一点都不能少,奔向幸福生活的劲头一点都不能丢。年仅30岁的中国航发黎明公司的高级技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洪家光历时5年,和团队一起学习力学、空气动力学等一系列庞杂的理论,在陌生的领域不断克难攻坚,经过1500多次的探索尝试,终于研发出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洪家光用奋进者的姿态迎接困难挑战,用拼搏进取的态度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殊荣。青年正处在太阳初升时,四季暖阳日,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路上充当着先锋力量,不能总想着“歇歇脚”“缓缓气”,“躺平”“躺赢”只会让人骨质松软,有气无力。年轻人要“支棱起来”,活出精气神,展开宽肩膀,挑起重担子。作为基层青年选调生,更应当把好思想总航向,自觉过滤“躺平”等思想杂念。基层工作“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要练就一双好“脚力”,坚决不摆“葛优躺”,不因事繁而懈怠,不因畏难而退缩,只有做到脚上有泥土,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芳香。只有扑下身子,迈开腿,张开嘴,才能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反映,看到基层最真实的情况,从而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青年,当以青春之力效国之大者。“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一个人干一件事容易,但一件事兢兢业业干一辈子难。配电运检技术工方美芳奋斗在供电一线34个年头,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热爱学习,虽然电工知识零基础,但是她从最基础做起,白天听师傅传授经验,晚上再翻书专研,不到一年时间,她的笔记就记满了3大本。她钻研技艺,精益求精,经过她的一次次改进,成功将电缆头制作时长从一般的两三个小时压缩到40分钟,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时间。任何一项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的发展过程都是曲折前进,同样新征程不可能风平浪静,人生旅程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新形势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青年一代应杜绝“摆烂”,砥砺奋斗,胸怀“国之大者”。作为一名基层青年选调生,更应该在干事创业中实践初心使命,把一件件为民小事做好,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上磨砺自己,保持一个奋斗者的姿态,鼓起拼搏精神,以积极的态度和向阳的乐观心态投身基层治理工作,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在艰苦奋斗中书写成长履历。
当代青年重任在肩,使命光荣,矢志不渝践行党和人民赋予青年的时代责任,需要广大青年的汗水和智慧,需要主动担当作为,接过“接力棒”,跑出“新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当郎忽洞苏木选调生 温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