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制胜法宝。党员干部要主动扎根基层,把握群众工作的“关键点”,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来走好群众路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下基层”作为“切入点”,“沉下身”倾听群众呼声。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基层是国家繁荣的根基,是政策施行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者每天都要直面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俯下身子、深入一线是我们工作的必要要求,也是提升工作效率、改进施策手段的有效途径之一。“言能听,道乃进”党员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走进街头巷尾,去群众家中聊一聊,去厨房炕头摸一摸,掀开锅盖看一看,真正做到在“身入”和“心至”上一齐发力,在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愿望中掌握规律实情、实现“准”的导向。
把“集民智”作为“着力点”,“沉下心”感悟群众智慧。“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来源,人民群众是我们智慧的源泉。”近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工作接踵而至,每一个工作都需要我们群策群力、集中民智,通过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广大党员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以人民群众为老师,广泛听取意见,感悟群众的智慧。要与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破除与干群隔阂,鼓励群众“发发牢骚”“提提意见”,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改进工作。
把“办实事”作为“落脚点”,“沉下力”解决群众困难。“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在基层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既需要我们拥有靶向思维,查摆问题、精准发力,还需要我们有“钉钉子”精神,做到接待群众有耐心、开展工作有恒心、解决问题有决心,将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用长远眼光、发展思维、务实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得实惠、添福祉。还要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将优惠政策落在群众的身上,将利民实事办进群众的心坎,保证政策、措施落地生花,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安徽省蒙城县漆园街道 白敬远)